header atau banner
首页 关于作协 主要领导 新近文集 推荐文章 文坛活动
散文园地 诗歌创作 小说世界 纪实报道 古典文学 传统艺术
春华秋实 翡翠文苑 椰风蕉雨 Aneka Sastra 友情链接 留言簿

感受云南
四海华文作家赴滇西采风(一)
袁霓



作者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丹增(左)合影。


今年年初,我接到白舒荣女士的邀请函,邀请到云南采风,从4月6日开始至22日,时间长达17天,每经过的地方必须写稿,并说明限于名额不能多邀其它作家。主办单位为“云南鹏立爱心工作室”。我不太清楚“云南鹏立爱心工作室“是什么单位?当时我身为“第五届世粤联会”筹委会成员之一,工作正处在紧张阶段,而自己的公司要放下17天的工作也实在太为难,但云南对我是一个诱惑,后来在先生的同意下,并禀告筹委会曾国奎主席我会缺席一两次会议,虽单身一人,仍欣然前往。

4月6日深夜,我单身一人抵达昆明,错过了“四海作家云南民族文化大观园采风活动”的开幕仪式。接机的是一位女大学生,在机场等待提取行李时,看到她拿着一张写着“四海作家”的牌子站在外边,我放下了从上机开始就一直吊着的心。

到达昆明的楚雄大厦后,几个看起来像理事的人叫我一定要先见见陈志鹏老师,说他交待过了的。因此行李没放下,我就直接到了陈志鹏老师的房中,见到了这位组织 “国庆60周年四海作家云南民族文化大观园采风活动”的负责人。


(左起)荷兰丘彦明、陈志鹏老师、袁霓。


见到陈志鹏老师,才知道“云南鹏立爱心工作室”是用两个人的名字取的,一是陈志鹏,一是赵立志。陈志鹏老师今年71岁,他说这次活动没有用到政府的钱,而是他们的爱心工作室,以及他自己出了八万块钱来主办的活动,他希望在他的有生之年能把他的故乡云南介绍给世界,通过海内外华文作家的亲身感受和抒写,让世界了解云南,让云南走向世界。在以后的十多天行程中,在这位老人身上,我看到了他是多么地热爱云南这一块土地,他那么迫切地想要把云南尽量地介绍给我们,甚至是有一点强迫。

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邓友梅先生是这次采风团的团长,他说云南是一块值得发掘、值得抒写,令人感动的热土。而确实,云南采风之旅感动了我。“鹏立爱心工作室”的每一个工作人员感动了我、陈志鹏老师感动了我、老团长邓友梅先生感动了我、作家们的和谐气氛感动了我、云南德宏州和楚雄州每个县、市领导的热情接待感动了我。

这次采风活动共有36位海内外华文作家,有很多是我认识的老朋友,像澳大利亚的心水大哥和他的夫人婉冰,因为我们同姓,婉冰一直叫我宗妹;还有新西兰的林爽、德国的谭绿屏、新加坡的尤金、文莱的孙德安、马来西亚的李忆君、香港的林耕、美国的王克难,曾经来过印度尼西亚的陈若曦等,几次在会议上见过面的吴玲瑶、陈娟、张诗剑、以及刚认识的美国《彼岸》杂志主编王威、美国《中外论坛》主编王性初、来自荷兰的欧洲华文作家协会理事丘月明、德国欧华作家协会副秘书长麦胜梅、加拿大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林楠、著名作家简婉、少君、卢新华等;然后也认识了几位昆明的著名作家彭鸽子、张昆华和张承源,彭鸽子几个晚上跟我同房,跟她结下了很深的友谊;陈志鹏老师介绍她时总说是彭大将军的女儿,一门三杰,彭大将军即彭荆风,电影《边塞烽火》和《芦笙恋歌?编辑之一。我一路听彭大将军的名字耳熟能详,可惜缘悭一面。其实开幕式上他有出席和讲话,而我错过了。

这次旅程,很高兴认识了《伤痕》的作者卢新华,1978年,卢新华以文革为题材写出了《伤痕》,这一篇文章在当时的中国引起了轰动和得到社会共鸣,后来也以他的这一篇文章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增添了一个新名词“伤痕文学”。但我最初并不知道他是谁,在巴士上,我坐在前排,他也坐在前排,因此我可以看到他是怎么放下身段主动去帮助别人,拿东西、扛行李、发矿泉水等等,不是他的工作他都包了;而且,我还看到他是怎么努力地协调着一些人之间的矛盾,每次都如弓在弦,他就像在中间洒着甘露,再回来已化为玉帛。让旁边看着的人也觉得欢喜。现代社会人人都“不管他人瓦上霜”的时候。看到他的行动,我很感动也忽然觉得人情真温暖。

采风活动从4月7日开始,走遍了滇西的大小城镇,过高黎贡山,途经腾冲、保山、楚雄等地,我们瞻仰了国殇墓园,参观滇西抗战遗迹、抗战博物馆、艾思奇故居、李根源故居、缅甸土司府;参加泼水节序幕采花节,去到中缅边境,在瑞丽看玉买玉,到莫里生态园去种树;在楚雄,我们去了恐龙谷、云谋人遗迹和博物馆,以及让人叹为观止的土林。沿路领略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也看到了中国边陲地带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繁荣。

一支秃笔写不出云南厚实历史及美丽风光的一二,但我将尽力把我看到的,感受到的与大家分享。

(2009.4.29.)

四海华文作家赴滇西採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袁霓散文》

《袁霓新诗与小说》

Perhimpunan Penulis Tionghoa Indonesia (c)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