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tau banner
首页 关于作协 主要领导 新近文集 推荐文章 文坛活动
散文园地 诗歌创作 小说世界 纪实报道 古典文学 传统艺术
春华秋实 翡翠文苑 椰风蕉雨 Aneka Sastra 友情链接 留言簿

26国华文媒体聚焦文化中国(一)

何华实

26国39媒体代表聚首厦门华侨大学

hello
关一凡副校长在华侨大学诸领导人陪同下宣布开幕。



左起:华实、张铭清教授、黄小凤。


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宣传司所主办,厦门华侨大学承办的第七期海外华文媒体高级研修班,于2012年6月8日(星期五)上午在厦门华侨大学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开课,参加的中国海外学员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澳大利亚、新西兰、毛里求斯、博茨瓦纳、科特迪瓦、日本、韩国、泰国、柬埔寨、印尼、马来西亚、缅甸和东道主中国共39名视听媒体代表。

在前一天,即是6月7日(星期四)上午,印华作协网站站长兼印尼国际日报副总编辑何华实,以及印尼商报编辑黄小凤从雅加达乘搭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班机直飞中国广州白云机场,然后转飞至厦门机场。在厦门机场受到华侨大学文学院院长兼接待处领导人徐华等人的热烈欢迎,并下塌于华侨大学校园贵宾楼,招待极为周到,令人浮起“宾至如归”的感觉。

人民日报海外版港澳台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台、中国新闻社侨务新闻部、中国新闻社摄影部、中国新闻社视频新闻部,以及国侨办宣传司也派员参加第七期海外华文媒体高级研修班。

中国国侨办宣传司显然极为关注这次的海外华文媒体高级研修班,此前已先通过中国海外交流协会暨中国驻印尼大使馆诚邀包括本报在内的各国华文媒体参加这次的研修班,而且邀请了多位资深传媒人士担任主讲嘉宾。

hello
厦门华侨大学校园一角。



关一凡副校长。


华侨大学副校长关一凡在文学院院长兼接待处领导人徐华、校友会总会秘书长涂伟、校办主任何纯正,以及王建设、赵小波、纪秀生陪同下主持开幕。

关一凡副校长在开幕词中,高度赞扬新闻传播媒体的力量,通过这种软实力可广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支持中国各方面的正常发展,同时也支持全世界华人、华侨在当地的生存发展。

除了硬实力之外,也需要软实力,才能更好的、更顺利的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感导力和影响力,如此做法不但利于中华民族,同时也利于。通过华文媒体的软实力,可让已有所作为的,更进一步有所作为。关一凡副校长还谦称,希望在座的海外华文媒体精英多多照顾华侨大学,支持华侨大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主讲嘉宾其中是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导师,台湾传媒文化研究领域资深学者张铭清。他曾任《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发言人,中新社新闻学术研究中心副主席。主要研究领域为对台和对外宣传,在《人民日报》理论版等重要报刊杂志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张铭清教授半个世纪以来在华文媒体界作出很大的贡献,树立了极高的威信,与会的25国海外媒体和中国新闻社记者听到这位老前辈愿意为第七期海外华文媒体高级研修班授课,大家都感到非常高兴,人人都说“不虚此行”。


hello
第七期海外华文媒体高级研修班首次开课。



华侨大学文学院院长徐华。


另有中国全国政协委员,华侨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学家,中国美学学会副会长杨春时。主要从事中国文化思想史、文艺美学以及中国现代文学以及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建立了自己的“生存-超越美学”体系,为“中国后实践美学”的代表人物。

黄鸣奋,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新媒体动漫研究中心负责人,中国国内数字媒体理论研究的开拓者,学贯中西的媒介文化研究名家。已发表论文近300篇,出版个人著作20余部,主编《媒体与文艺》、《动画产业与软实力》等丛书4套。主持完成中国国家社科基金课题4项。

颜纯钧,福建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传播学、电影学、电视学领域造诣坚深。为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学科带头人,福建省传播学会会长。

最后是刘文辉,他是华侨大学海峡传媒中心主任,博士,资深媒体人,华侨大学文学院学术之星。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等。近年来,在《国际新闻界》、《东南学术》、《文艺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并参与中国国家级、省级课题4项。

杨春时、黄鸣奋、颜纯钧和刘文辉这四位教授都是难得一见的华文媒体导师,第七期海外华文媒体高级研修班,能获得如此机会受教,太感谢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的苦心了,也感谢厦门华侨大学的拳拳盛意。

两岸问题应着眼文化和历史方面

hello
第七期海外华文媒体高级研修班聚集了26国华文媒体共39位高层工作者。



华大代表向张铭清教授颁奖。


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宣传司主办,厦门华侨大学承办的第七期海外华文媒体高级研修班周五在厦门华侨大学开幕之后立刻安排了第一场授课,即是由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兼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铭清教授主讲“台湾传媒生态新观察”。

第七期海外华文媒体高级研修班会务组负责人纪秀生在讲话中高度赞扬传播媒体的软实力的巨大影响力,谦称希望媒体记者多多关照厦门华侨大学,大家共同努力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支持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而且如此做法也利于各地华人、华侨在当地与当地民族融洽生存和发展。

据称,华文媒体目前已有所作为,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但还是要再有所作为,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导力和影响力。

华侨大学王建设教授也乘这个机会,以华侨大学校长贾益民的名义向张铭清教授颁发感谢状。

hello
中国新闻社高级记者发表讲话。



纪秀生教授发表讲话。


张铭清教授在讲话中说,世界各方,包括华文媒体对台湾问题,或者是两岸关系非常关注,他这次的讲话只能作为媒体老兵在同行中对“两岸关系”交流的资料。他的讲话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两岸媒体交流的开始;两岸媒体交流仍存某些问题;台湾问题应以和为贵,须以和平方式实现两岸的统一;华文媒体仍属弱势,大家仍须努力。

说到“台湾传媒生态新观察”,应该提起台湾《自立晚报》的社长吴丰山派李永得和徐璐两位记者“抢滩”大陆的破冰之旅。经过这次的突破台湾禁令,促使当时在台湾执政的蒋经国允许台湾老兵到大陆探亲,令两岸媒体交流开始发展。

然而自陈水扁执政以来,其所作所为令两岸关系陷于停顿,两岸媒体交流也开倒车。直至轮到马英九执政后,两岸媒体的交流又在开始发展。

hello
华侨大学预祝第七期海外华文媒体高级研修班圆满成功。



张铭清教授。


张铭清教授在总结讲话时表示,解决彼此双方的敌对关系,归纳起来只有三项选择,首先是一方消灭了对方,其次是对方投降,第三是双方签署永久和平协议。因此,两岸关系的问题至今还是不能解决。

目前,无论是大陆方面,或者是台湾方面,皆希望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双方都希望传媒能协助推动两岸关系变得更加和好。张铭清教授说:“经济关系仅能加紧两岸的和好关系,但若要真正解决两岸关系,仅能从文化和历史方面克服所存在的纠结。”

在说到华文媒体的力量时,张铭清教授说,华文媒体至今仍陷于弱势,并不能与英文媒体或西方媒体分庭抗礼。然而,随着中国国力日渐强大,华文媒体愈加团结和发展,是否在不久的将来是否能与英文媒体平起平坐呢?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笔者对张铭清教授有很大的体会,因为在印尼看到的视听媒体大多数是英文(语)和印尼文(语),少部分才是华文(语)、日文(语)和阿拉伯文(语)等,而它们的新闻来源主要取自西方媒体,只有数家华文报章才从中国或两岸四地取材。

笔者也希望,26国华文媒体代表经过这次共同研修之后,能保持联络,互相交流,互通信息,在本国尽量传播其它国家的华人、华侨社团活动的消息。

海外华文媒体高级研修班谈传媒现状和走向

hello
缅甸金凤凰周报编辑讲话。



黄鸣奋教授。


第七期海外华文媒体高级研修班采用高等学府的授课方式,而且课程非常紧凑,自张铭清教授周五(8/6)主讲《台湾传媒生态新观察》,休息片刻之后,由黄鸣奋教授主讲《新媒体语境下的中国传媒现状和走向》,接着由刘文辉博士主讲《新闻采写的“道”与“术”》。

新闻电子媒体来自西方国家,虽然中国希望能后来居上,也已经付出很大的努力,但因遭到多种限制,至今未能驾临于西方国家,因此华文媒体,包括主力军——中国媒体应能加倍努力赶上西方国家。

根据黄鸣奋教授所说,20世纪中叶爆发的以电脑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革命,并且迅速席卷全球。中国当时的传媒产业以图书、报刊、广播为主,直至1958年5月1日才有电视机实验播出。

新媒体革命首先爆发于西方,契机是二战期间取得突破的计算机技术到20世纪50年代转为民用。最初适应冷战需要而建设的网络到20世纪80年代扩展到商用,各国网络彼此互联互通,逐渐成为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计算机技术引领传统通信业、媒体业的升级改造,甚至为社会变革、国际关系调整推波助澜。中国传媒数字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hello
华侨大学外围区域正大兴土木。



华大文学院副院长纪秀生(左)为黄鸣奋教授颁奖。


中国科技因受文化大革命的巨大冲击,电子媒体发展的比较慢,但铲除“四人帮”之后,中国及时适应了世界新媒体革命的洗礼,如今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手机)增值服务为主的新媒体基本上占据了中国传媒产业最大和最重要部分。基本上来说,中国传媒数字化经过三个过程,首先是酝酿阶段: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第二为起步阶段:20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第三为繁荣阶段:即为21世纪至今。

根据截至2011年12月底的记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互联网普及率达38.3%,手机网民规模达3.56亿,中国国内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其网民使用率为48.7%。

黄鸣奋教授总结说,中国传播媒体的走向是经济转型中迎来新媒体的到来。其中可提高:改革文化格局、调整媒体格局、实现跨界合作、增强叙事性、推进数字化、新老媒体互动、优化传播环境、振兴文化产业。

黄鸣奋教授最后补充说,海外华人媒体与中国传媒休戚与共,其经验完全可以相互借鉴。加强交流,取长补短,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hello
26国华文媒体精英聚精会神听课。



华大代表纪秀生教授向刘文辉博士颁奖。


刘文辉博士曾任采访记者十多年,积累了非常丰富的采写经验,后来他转入新闻学方面的学术研究,甚至获得博士学位。他说,新闻采写的“道”,主要是关于新闻的真实和新闻真实的本相问题。

新闻的真实就是采写新闻时不可有主观性的新闻传播,一旦掺入了自己的主观性,采写新闻时便会“先入为主”,出现“前理解”与“前结构”,不能客观的把新闻一一道来。

我对刘文辉博士上述理念有同感,因为印尼华文媒体记者的通病就是喜欢“先入为主”,喜欢站在自己主观的立场上“报道”新闻,经常忽略了客观上的一些问题。

然而,新闻的真实却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应有选择的真实。刘文辉博士认为,新闻真实是一种选择的真实,既非某些媒体所说的美好,亦非相对媒体所说的“一团糟”。新闻真实有三种选择,即是新闻主源体、新闻传播主体和新闻检制主题。

新闻采写的“术”,就是采写新闻的实际战术,这种“术”很多,可以出奇制胜。但不可丧失自己的新闻采写立场。首先要有“立体准备”,其余是“愿者上钩”、“找切入点”、“点燃爆炸点”、“深度追问”、“挖掘对立”、“关注细节”、“标新立异”、“寻找镜子”、“抓住特点”。



26国华文媒体聚焦文化中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Perhimpunan Penulis Tionghoa Indonesia (c)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