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tau banner
首页 关于作协 主要领导 新近文集 推荐文章 文坛活动
散文园地 诗歌创作 小说世界 纪实报道 古典文学 传统艺术
春华秋实 翡翠文苑 椰风蕉雨 Aneka Sastra 友情链接 留言簿

重走郁达夫文化之路(三)

华实


(左起)华实、林秀、陈德胜、袁霓、黄秀花、那善童。

大钟楼是武吉丁宜市的地标。

武吉丁宜曾为临时首都

印华作协北干巴鲁-巴耶公武-武吉丁宜-巴东“重走郁达夫文化之路”代表团5月14至17日,一路观光,经过了8个县区至少走了304公里,除了探讨著名抗日作家郁达夫临终前的生活之外,也沿路进行文化考察,重温学生时代的印尼地理和历史学。

北干文学爱好者俱乐部积极支持这项活动,甚至司徒永光和褚世升两位文友还带着小型轿车一路陪随到底。

在1723年,廖内和苏西两省交界区曾经成立加锡王朝(Gasib)。其实这个王朝是从苏岛南部的室利佛逝(三佛齐)王朝分裂出来的,而且加锡王朝在整整一百年期间并未推选出国王,而是由“港务大臣”(Syahbandar)掌管政权。从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物和象群等来看,这个神秘的王朝应属于佛教王朝。

加锡王朝所遗留的历史文物并不多,最显著的是在西亚克县加锡村的麻阳琉璃公主(Putri Kaca Mayang)的陵墓,而且这个陵墓也是当地居民后来才建筑的。据说,当时只是一处荒冢而已,因麻阳琉璃公主托梦要求居民给予修建的。


如幻似梦的武吉丁宜山景。

首任副总统哈达故居。

巴耶公武是苏西省其中一个新建城市,距离武吉丁宜约30公里,距离巴东约120公里,距离北干巴鲁则为199公里。该市以前只是一个乡区而已,政府在1956年3月19日把它提升为小城市,后来成为 Kota Lima Puluh县府,1970年再升级为中级城市。如今地皮面积约为80.43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达12万人。

根据资料,巴耶公武在十九世纪已有多种民族居住,包括华族在内。甚至,在1943年时期,也就是反法西斯作家郁达夫迁居此地之时,大约有2000名华人居住,约等于全区人口为1万人的20%。

史籍还记载,巴耶公武第一个乡区是建于1840年的Aie Tabik乡,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进入此地,并设立囤积咖啡和香料的仓库。

印华作协北干巴鲁-巴耶公武-武吉丁宜-巴东“重走郁达夫文化之路”代表团,5月15日(星期五)晚上抵达武吉丁宜,并获得当地恒明堂分会同仁热情招待。

反法西斯烈士纪念碑


(左起)郑金典、朱启刚、陈德胜、袁霓、文苗、刘杰、吴祖桥、华实。

笔者和袁霓总主席(右)。

2015年5月16日(星期六),印华作协代表团全天在武吉丁宜旅游。这个著名的旅游区同样很多美景,最突出的是日本侵略军强迫当地人民建造1400米长的“日本洞”。据说日军在隧道建成后把被奴役的1.5万人杀害并就地合葬。当地还有Anai山谷瀑布、Maninjau湖等景点,但因时间紧凑,我们仅到郊外的华人坟场祭拜苏东华侨反法西斯十一烈士纪念碑,以及观赏日本洞附近的天然景区、市中心的大钟楼(Jam Gadang)、米囊加保文化中心和辛卡拉湖(Singkarak)等景点。

上述反法西斯十一烈士是1943年9月20日(俗称“九二零”事件),被日军杀害的周斌、陈吉海、甄树熙、霍警亚、伍华鉴、李金涌、陈吉满、李振华、方木生、谢世鸿、冯禹萱。

武吉丁宜在独立斗争时期有段值得记载的历史,当时两位独立先驱者苏加诺和哈达被荷兰殖民军逮捕,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临时政府自1946年元月初设立的首都日惹又被荷军占领。1948年12月19日,印尼独立志士们推举夏弗鲁丁(Syafruddin Prawiranegara)成为临时政府主席,并把临时政府首都迁移至武吉丁宜继续抗荷斗争。直至1949年6月,印尼政府才把首都迁至雅加达。


文友们选择米囊加保餐厅。

米囊加保特色房屋。

如今的武吉丁宜面积25.24平方公里,在2014年统计的人口约达11.7万,因地处高原地区,气候凉爽,该市与马来西亚的森美兰州首府芙蓉市(Seremban),即是于2012年8月3至5日举办第13届亚细安华文文艺营的“大学城”成为姐妹城。

1825年,荷兰殖民主义者曾在武吉丁宜设立一个堡垒,这个碉堡称为德科克堡(Fort de Kock),有一群华人被允许在山脚下开设小店铺,形成如今的武吉丁宜市西区由南至北的唐人街,并成为当地旅游景点之一。

这个山城在日本南侵时,曾成为日本侵略军平野丰次所属第25宪兵大队指挥部,控制整个苏门答腊岛,以及新加坡和泰国占领区。

这位日本侵略军陆军少将所管辖的第25军宪兵队,也于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在巴耶公武绑架著名抗日作家郁达夫。平野丰次本人则于1945年9月20日在苏门答腊某个地区自杀而死。


文友们在米囊加保文化中心前合影。。

文友们深入了解米囊加保文化。

米囊加保文化资料和文档中心设立在具有“麦加走廊”之称的Padang Panjang市,成立于1990年12月17日,占地面积约达2公顷,主体建筑物是一座庞大的米囊加保传统房屋(Rumah Gadang)。文友们在这里听了一场关于米囊加保族传统风俗的讲座会。

苏门答腊岛中间的武吉巴里山脉(Bukit Barisan)从苏岛最北端的亚齐省延伸至最南端的楠榜省,全长约达1650公里。最高的山峰叫兔子山(Gunung Kelinci),高达3805米。

武吉巴里山脉左右两边是崎岖的山谷,但山与山之间却有一条长长的高原地带,因此苏门答腊岛,特别是苏西省的城际公路大部分建筑在山脉中间的高地。

苏西省的山林区很多野猪,致使当地的有钱人喜欢狩猎,他们喜欢乘着休假日带着四、五只猎狗到山地打猎。


文友们坐船游辛卡拉湖。

辛卡拉湖畔。

辛卡拉湖位于Solok县和Tanah Datar县之间,这个因地震造成的天然湖面积约达107.8平方公里,或仅次于多巴湖成为我国第二大湖。平均200米深,最深处362米,湖底很多水草,每当湖面上产生波浪时,这些水草便缩卷起来,经常把游泳的人或鱼类卷入湖底。

1970年8月,我国研究人员在Tanah Datar县Sumpur乡Batu Baraguang村的辛卡拉湖数米深处,发现延伸至湖底的石阶,这道石阶从湖底再上升至附近Jorong村湖畔水浅处,此成弧形状石阶长达1公里。人们推测这道石阶属古文明产物,但详细情况至今未有定论。

傍晚时分,代表团来到巴东郊区海拔约达1000米的Sitinjau Laut景区,我们在这里看到巴东万家灯火、海上闪烁渔火和天上夕阳余晖。

巴东是苏门答腊岛最大的临海城市,也是苏西省省会,面积约达695平方公里,2014年所统计人口共约100万人。从地图上来看,这座城市除了西部漫长的海岸线之外,就是平均海拔1853米的山地所包围,其实巴东市本身有60%的地皮面积就是山地上的原始森林地带。

巴东恒明堂频有慈善活动


作协代表团与恒明堂负责人等合影。

作协代表团与恒明堂负责人展开会谈。

2015年5月17日(星期日),印华作协代表团访问恒明堂设于巴东的总部及其妇女部、殡仪部等附属单位。恒明堂龙头大哥苏杨川、秘书陈鹏隆等设宴招待。苏杨川向文友们阐述这个苏西省其中一个最庞大华人社团的历史及其对社会的贡献,其中是引导当地华人与其他兄弟族群友好相处,向附近地区赞助9辆救护车,向受难同胞施以援手等慈善活动。

恒明堂是于1876年,由一位伊斯兰教的华裔在巴东成立的,最初的目的只是华裔之间的互相帮助,解决一些生活上所遇到的问题。当时的巴东华人不谙中文(普通话),有些华人只能会讲中国方言,恒明堂便可发挥其社会沟通的作用。

恒明堂在维护印华文化传承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是在印尼走向民主改革时期,极力争取华人在当地的社会地位,尤其在瓦希德总统上任时,收回了在1966年被“新秩序政府”所接管的华人学校。

苏杨川宣称,如今的恒明堂还是忠于传承印华文化的组织,与政府积极配合,协助华裔解决社会问题,负责华裔殡仪方面的服务,仅收棺木费而已,但若遇到贫苦人士则可全部免费。

据悉,恒明堂的人事组织是由全体会员推选“大哥”,这位“大哥”在任期负责全部的会务决策,并由“二哥”负责礼仪方面,而“三哥”负责组织方面的工作。


巴东夜景。

恒明堂盛情招待作协代表团。

巴东这个城市命途多舛,1649年英国殖民军侵占了这个当时还属市集的居民区,1663年荷兰殖民军赶走英国海军并控制了这个地区,然后加以扩充,米囊加保(Minangkabau)族群在这个时候也大量迁移至此处。

荷兰东印度公司(VOC)在巴东设立港口之后,就在1668年把亚齐苏丹的势力完全铲除,并控制了苏门答腊岛西部海岸线。此后,荷兰东印度公司便通过巴东港口把苏岛大量的天然资源,包括黄金、茶叶、咖啡和香料等运送至荷兰本土及欧洲其他地区。

1669年8月7日,巴东管辖的帕吴(Pauh)和科托丹亚(Koto Tangah)两个地区的居民同时爆发抗荷斗争,虽然被荷兰殖民军很快的镇压,但印尼独立之后仍以这个时间作为巴东市成立之时。

在回程的路上,袁霓总主席向团友们做简短的报告,此次旅程承蒙廖省印华百家姓协会和恒明堂等提供膳食等方便,她建议把多余的旅费捐给北干文学爱好者俱乐部,以及多位贫困老人。这项建议立刻获得全体团员的赞同。


重走郁达夫文化之路

(一)/ (二)/ (三)

 

Perhimpunan Penulis Tionghoa Indonesia (c)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