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tau banner
首页 关于作协 主要领导 新近文集 推荐文章 文坛活动
散文园地 诗歌创作 小说世界 纪实报道 古典文学 传统艺术
春华秋实 翡翠文苑 椰风蕉雨 Aneka Sastra 友情链接 留言簿

张颖六篇散文



(一)求医


连我自己也搞不清楚,我这脚底疼痛的毛病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了这毛病,我看了不少医生,中医西医都有,而且其中也有“名医”。这些“名医”广告打得响当当,可却跟我的脚病无缘。白白花了那么多的金钱和时间,脚还是那双病脚。

我的脚底前面部分,每天都觉得麻麻的,有时简直就像穿了一层袜子。每天清早起床或半夜起来小便,脚一踩到地板,就感觉疼痛,踩久了痛感才渐渐消失。

起初,我以为是一般风湿病,自作聪明买了一些成药服食,没有效应;去看西医,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后来就试着找中医治疗。到了诊所,医师问了病情就在我脚底扎针,哪儿痛就扎哪,扎了一段时间,没有疗效,仍旧麻痹、疼痛。

一个朋友知道我的情况,就告诉我说有一个“气功大师”很棒,并说有好多朋友都被他治好了。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情,我去找了这位大师。可每一次去,都弄得皮肤青紫一片,去了几次,再也受不了那种痛,只好放弃。

有一次,孩子因为扭伤了腰,朋友介绍他到一个中医那儿,中医替他推拿针灸后,情况好转了。他劝我也去试试,于是,选了一个星期六,孩子带我去找这位中医。见了面,问清了情况,中医竟默默无言。我心急地追问,他慢条斯理地说:——难!竟然不给我治疗。老远赶去求医,就这么个结果,判了个“难!”打成“不治之症”。

有一天,看到报纸上登了一则广告:“医术高超,一次就好”,还介绍了好多被治好的病例。我心想,果真有这么高超的医术,不去待何时?就邀了腿脚也有毛病的妹妹一同前去。在登记处先探问费用:一百万盾,一仙也不能少!老天!我豁出去了,一百万就一百万吧,若真能治好,也不算太贵!

这位名医问了我的病况,就让我躺在病床上,先让助手给我脚底打麻醉针,并告诉我会有点痛。然后,就开始在我脚底“动工”了。虽然打了麻醉针,我还是有点痛的感觉。好一阵子的折腾,包了伤口,给了药,就回家了。和前几次一样,这回又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几天后,脚还是老样子,一点都没有“一次就轻松”的感觉。想再到回去,却又觉得不值,一次一百万啊!

至今,我的脚底依然是感觉麻麻地,清早起来,踏在地上就疼痛……唉!“名医”到处有,我却找不到一个“贵人”。


(二)生活随笔

人不可貌相

家里要装修厕所,邻居介绍来了一位技工。他在外边和外子谈论工价,我闻声出来,看见这个技工竟是常常在小巷里“闲坐”的个子矮小的老头子。

讲妥了工钱,他开始工作了。从撬开地砖搬走旧蹲厕,到安装好新的坐式马桶,他用了半天多的时间。这期间,我几次进去“巡视”,发现他对工作是那么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看着他在屋前搅拌水泥,赤裸的脊背在阳光下发着黝黑的油光,我忽然对他泛起了一种既同情又崇敬的心情。

在此之前,每次经过他家门前,他和老伴都在屋前的长板凳上闲坐,那副不修边幅的近乎邋遢的样子,给人一种“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感觉。今天看到了他的工作,才真正领会了“人不可貌相”这句名言。

再次经过他家门前,不禁对他家里多望了几眼。一个鸽子笼似地小屋子,中间是一个通往楼上的梯子,梯子旁边放了一个炉灶,除了烹煮,再也腾不出一个可以休闲的地方。这么简陋的住家,难怪他们只能在屋前摆放一张长板凳,作为一家人休闲的场地。

我忽然感到很惭愧。我们自己可以在家中翘起二郎腿看报、听音乐、享天伦,却误会那些生活条件差的下层劳苦群众在外边“无所事事”、“游手好闲”。这个老技工,让我发现了自己一向以来自以为是、主观片面的毛病,对一些下层人民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三)街头猎影

另一种温馨

每天清晨,我都步行去菜市买菜。不是为了节省车费,而是想顺便活动活动筋骨,也趁机晒晒太阳。这叫一举数得。

那一天,我像往常一样,给孩子准备了早餐后,便悠闲地出门了。早晨的街道,车辆还不多,我喜欢一边走一边浏览路边的风景。在离家不远的一条马路上,沿路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卉树木和一些树苗花苗。大大小小的盆栽,有盛开的美丽花朵,也有含苞欲放的蓓蕾;一些青草树木,绿油油地,在花丛中陪衬出一片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长长的一条马路,我的视线尽往左边瞧,走得好轻松。

过了马路,进入一条小路。忽然,前面一道风景吸引了我的视线,一对中老年夫妇正从菜市的方向走来,男的在前,女的在后,他们各自握着挂满了塑料袋的竹子一端,那些塑料袋装的是从菜市买回来的菜。他们一前一后,就那样慢条斯理、不慌不忙地走着。……

我看了,心里好感动,那是一个难得的镜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那无声的画面,反映出一对夫妇在人生旅途上互相扶持、共同分担的可贵品德。

一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个镜头应该叫《分担》,或是《另一种温馨》?


(四)读报随感


在报上读到一篇文章,写一对老夫妻在即将永别的时候,老先生才知晓老伴珍藏在鞋盒里的秘密——

老太太在临终前对她老伴说:结婚的时候,祖母告诉我,幸福婚姻的秘诀,就是永不争吵。每当生气的时候,就保持沉默,并编织一个洋娃娃。……

老先生看见鞋盒里的两个精美的洋娃娃,心中无比高兴——六十多年的婚姻生活中,老伴才两次对他生气。他感动地问老伴:那盒子里边的三百多万元又是什么意思呢?——老伴说,那是她卖掉洋娃娃赚来的钱。……

文章写到这儿就结束了。

读完这篇文章,不但佩服作者的巧妙构思和精炼写法,更对文中的老太太有一种既崇敬又怜悯的心情。六十多年的婚姻生活,她收敛起自己的脾气,只为求得“幸福婚姻”而避免争吵。在漫长的岁月,她一次又一次地编织洋娃娃,又一次次地把洋娃娃卖了,最终赚了一笔不少的钱。而这一切,竟连朝夕相伴的枕边人都不知晓!

婚姻,就像人生旅途中的一幕戏。要演好这幕戏,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付出爱心和牺牲,互相尊重和宽容。只是,像这位老太太这样“默默生气”,把排解郁闷和委屈用编织洋娃娃的方法来解决,却叫人不胜唏嘘。也许,对她来说,她这样做是很幸福,可我读后,除了敬佩,还有同情,更有一种好沉、好沉的感觉!


(五)街头见闻

婚宴即景

一张长板凳,往路中央那么一搁,就拦住了所有的车辆。

看到一些三轮、四轮的车子不能通过,一些摩托车骑士“自豪”地从板凳旁边绕了进去。可是,还来不及高兴,却又见他们乖乖地退了回来……

平时本来就异常热闹的道路,今天被这么一拦截,整个交通就乱成一团。大车、小车、摩托车,都改变方向往另一条小道上转移,来去的车辆各不相让,一个劲地想往前冲,结果大车卡住了,进退不得;小车不甘落后,猛按喇叭;那些猴急的摩托车骑士,没有了横冲直撞钻空子的机会,即使心里再急也无可奈何。一时间,忙坏了那些指挥交通的“志愿者”,汽笛声、吆喝声,此起彼落……

一个临时的舞台(PANGGUNG),就在被“腾空”了的道路里边搭起来了。舞台上面装置了音响设备,一些工作人员正在那儿试音。舞台下边,摆了一张铺了漂亮桌布的桌子,桌子旁边,那些高背椅子穿上红白相间的长裙,像一个个端庄的淑女,整齐地排列在一边……

这是一个婚宴的前奏。无需警察维持秩序,也无需挂个什么“车子不许进入”的牌子,只要把一张长板凳或垃圾车往路中央一搁,远胜于交通警察的威力。

到了晚上,“唐突”、“柴邦”的乐曲,震耳欲聋,再加上“客串歌星”的伴唱,一些爱好跳舞的人士也纷纷上台,快活地扭动身躯;顿时,让宁静的夜晚变成狂欢的通宵。下半夜,曲终人散,才又把宁静归还给了夜。

第二天早上,当你从昨夜狂欢的地带走过,看见的,又是另一番狼藉的景象——舞台仍然屹立着,只是没有了它美丽的装饰;那些端庄的“淑女”们,也早已卸下美丽的晚装,光溜溜、懒懒散散地“坐”在那儿。地上满是吃过的果皮、塑料袋等垃圾。……

横在路口的板凳移开了,可是,PANGGUNG还在。……


(六)好山好水好地方


都说牙律是个好地方,身临其境,方觉此言不虚传。

抵达牙律的那天下午,我们被分配在田园式的“水上别墅”。大伙提着行李,走过那“两边被水夹着”的小路,来到各自的房间。安放了行李,我坐在“远望群山近看水”的别墅前厅,悠闲地瞭望眼前的风景。放眼望去,正对面是一座“秃头山”,山上只有疏疏落落的树木;而它左右两边的山,则树林茂密、绿得浓郁。触目所及,山连着山,连绵不断。那天下午,太阳偶尔躲进云层里,灰白色的雾在山顶上缭绕轻飘。除了偶尔有鸟雀在空中飞过,还有好多的风筝在天上轻飘曼舞。那份宁静,那份飘渺,令人心旷神怡。

三天的旅程,除了游览许多的名胜,也亲身领略了牙律文友的热情。他们把我们这些外地来客“服侍”得很周到,不管是旅游、吃饭,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就像张捷胜文友打趣说的,我们那些日子过的是“猪”的生活。——不是吗?吃饱了上车去旅游,旅游回来又吃饭,然后上床睡觉。

和文友们一起去旅游,永远是快乐的。一路的笑声,荡漾在旅游车上,才不管那曲折山路有多长,也不怕那车身颠簸人摇晃。三天里,我们吃饱睡足还游览了好多的名胜地。

在GUNUNG GEDER,没有屈原,不见汨罗江,牙律文友为大伙儿准备的粽子却在那儿飘香,大伙儿吃了粽子,美美地拍了一张集体相;RANCA BUAYA 海滩,特大的烤鱼蘸上辣酱,吃得大伙儿齿颊留香;饭后再来一个嫩椰子,那香甜的椰子水,消了烤鱼的热辣,让喉咙倍觉清凉;地热发电站,让我们见证了奇迹般的地下热能的威力,在烟雾迷蒙中,大伙摆个“仙女下凡”的姿势,摄下了珍贵的留影;茶山,那浓浓的一片绿,把我们整个身心都给“绿化”了,站在茶树丛中,摆个美姿势,咔嚓一声,就与茶山结了永恒。

当我们来到那幽美的SAMPERIUM,除了感叹那世外桃源般的美景,让我们惊叹的却是那湖中数不尽的鱼儿。撒一把饲料,那些美丽的大大小小的鱼儿,争先恐后地前来抢食,那模样既好笑又可爱,心儿竟被它们逗得乐开了花。……

呵!都说牙律是个好地方,身临其境,方觉此言不虚传。……



Perhimpunan Penulis Tionghoa Indonesia (c)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