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tau banner
首页 关于作协 主要领导 新近文集 推荐文章 文坛活动
散文园地 诗歌创作 小说世界 纪实报道 古典文学 传统艺术
春华秋实 翡翠文苑 椰风蕉雨 Aneka Sastra 友情链接 留言簿

浅评印华新诗
——从语言、意象与结构评价印华新诗

王文振


【内容摘要】

诗坛是一个透过创作与评论资本构筑的文化场域,在东南亚诗界,印华诗坛是较活跃的一支。其中涌现了不少辛勤耕耘的诗人,然而评论的资本却相对薄弱。本文就从语言、意象与结构这三个方面简评印华诗歌,以期为印华诗坛的发展添一片小瓦。

【关键词】:语言、意象、结构、印华诗歌


一、前言

诗坛是一个透过创作与评论资本构筑的文化场域,诗坛要发展,两者缺一不可。对于诗歌的批评,无论大陆诗坛、台湾诗坛还是海外华人诗坛,都没有一个固定的法则或标准,但是分辨诗歌创作优劣的基本方向还是有的。语言、意象与结构是多数诗评家和诗人都认可的方向。本文就从这三个方向来简评印华诗作,以期先从整体上有个粗略的把握。

二、语言

高启说:“诗之要三,曰格, 曰意、曰趣而已。格以辩其体,意以达其情, 趣以臻其妙也。”诗是语言的艺术,诗人的心灵世界首先是语言呈现的,而非文字思考。从这一点来看,印华诗作多数通俗易懂,情感明确,而不似大陆诗坛,总会出现不少玩弄文字游戏的“伪诗”。

如冯世才的诗集《遥寄》中的很多优秀诗篇,都是心灵语言的直接呈现。当然,要区分一首诗作是空洞的文字拼凑还是心灵语言的呈现,需要读者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和对诗本身内在情感的认知。

语言思考后若不以文字手段升华为艺术语言,那就是原生态的诗。很多原生态的诗都是好诗,但是原生态的诗往往缺少诗的美感或意蕴,即缺少艺术性,这在一些哲理诗和讽刺诗中较为常见,印华有的诗作就陷入这个弊端。

这里选阿里安的两首诗做对比,其一节选《很小很小的追求》“当暴虐企图占据一切阵地/我们用身为人类的良知/把花香、草绿和光线装潢/镶成一幅远离邪恶的挂图”;其二《玩具》“贫穷中挣扎的孩子/没有能力购买玩具/却经常被别人摆布玩弄/富裕里忘形的孩子/拥有千百个名贵的玩具/所以每件事都当玩具戏耍”。第一首是有艺术性也有诗内涵的,而后一首不但没有诗意美,内涵也并非高明,在结构上,如后文叙述的,此作也不成熟的。

三、意象

意象就是人心中产生的图像,或者说意象就是特定的语言符号,它的运用则为象征。在诗作中的意象,一方面营造意境,一方面承寄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内在的三角精神骨架——意境、意象和情感,其中意象是最重要的支点。

一首好诗要呈现意象本身的多元象征。意象在诗人与一般人的的表述过程中,有极大差异,例如一般人想表述“很热的太阳照着大地”的意象,会直述,而诗人会因感情而标记意象,说出“烈火烤着痛苦的地球”,使意象产生强烈而特殊的象征,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审美的愉悦。

例如莎萍的短诗《河》:“从山巅走来/一路唱着动人的歌/要奔向浩瀚的海洋/还是寻找美丽的湖泊/”。这首小诗意象的“单一性”通向了“歧义性”,提高了诗的传达功能,即这首诗的意象有多元象征,不失为为一首值得品读的诗。一首好诗必然有精彩的意象与其延伸的象征。而莎萍的另一首短诗《命运》:“一部早已撰写好的律书/里面好坏都有安排/只有服从 不能抗拒/谁也无法篡改”。“律书”的意象虽然还好,但是它的诗性美不及《河》,且此诗本身内涵也无新意。

四、结构

诗的结构并非一种形式或架构,而是前面心灵的语言以及语言的符号——“意象”共同构筑的诗蕴特征。渡也在《新诗与散文的区别》一文里提出四种差异:

  1. 在文法上, 诗文法往往跳跃性, 散文则是因果、逻辑性的。
  2. 新诗较重浓缩、精炼, 透过象征、比喻等技巧, 使诗有含蓄美, 给读者较多想象空间。
  3. 诗多用曲笔表达, 散文则常用直笔。
  4. 诗是以“点”及“跳点”方式表达, 散文则是以“线”的方式来表达。

对于新诗与散文的差异,笔者认为这是一个简洁而精确的诠释。诗的本质力量是“情”,但“情”要如何透过处理, 使之在诗里不会呈现出滥情或者无法收拾的“情溢乎辞”,那就需要严谨的诗性结构来规范。简言之,诗的情感要以诗性的结构表现出来,唯有如此,诗的情感才更加真切也更具感人的美。所以,诗首先绝不是去掉标点符号的分行散文,其次在思维上也绝不像散文、小说一样是线性的,而是如渡也说的点对点的跳跃性的语义。

那再看前述阿里安的《玩具》和张作良的诗句:“台上循序渐进/台下洗耳恭听 讲得精彩万分/听得入神投注(是啊,有条不紊嘛) 外面星月映辉/里面融洽无间(是啊,打成一片嘛)”,给这两首诗加上标点符号,不但看不出什么诗意,连散文的内涵也没有。

五、结论

平实的语言和明朗的处理并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必须透过诗化,精确的意象中有精炼的象征和譬喻,把情绪升至融合意象的情感,透过这个两个方面的互构,才能完成诗语言的写作和新诗结构的完成。

由上所述,除了没有涉及诗创作的内缘问题——诗人的学识基础和生命体验,语言、意象与诗性结构,是诗人写作时必须注意的问题。这三个基本准则,的确是检视诗作的基本标准,能够达到这三个外缘标准的诗作,无论其处理的题材或思想取向为何,基本上已经脱离了“伪诗”之林,可以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诗。

【参考文献】

  1. 高启《独菴集序》
  2. 渡也《新诗补给站》
  3. 印华作协网站《莎萍与小心》专栏
  4. 印华作协网站《文友诗歌》专栏
  5. 冯世才诗集《遥寄》

Perhimpunan Penulis Tionghoa Indonesia (c)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