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tau banner
首页 关于作协 主要领导 新近文集 推荐文章 文坛活动
散文园地 诗歌创作 小说世界 纪实报道 古典文学 传统艺术
春华秋实 翡翠文苑 椰风蕉雨 Aneka Sastra 友情链接 留言簿

《红楼梦》逐章解读
林义彪(石秀)

前言

长篇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是中国封建官僚社会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从兴盛走向灭亡的百科全书。鸿篇巨制的《红楼梦》以四大豪门家族贾、王、薛、史(读成“家亡血史”)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刻画宁国府、荣国府从鼎盛到衰亡的全过程,全面细致地描写了封建官僚社会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必然灭亡的命运,揭示了人性世态的种种无法解决的矛盾。《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高鹗视野宽阔,笔下包罗万象,整部书以网状的结构,把各条线索、各种人物交叉在一起来描述,塑造了许许多多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红楼梦》中所写的人物总数,据清代嘉庆年间姜祺的统计,共有四百四十八人。近人徐恭时先生按宁国府和荣国府本支、贾府本族、贾府姻娅、两府仆人、皇室人物、封爵人物、官吏、社会人物、外国人、警幻天上十大类统计,总人数达到九百七十五人(其中男性四百九十五人,女性四百八十人)。《红楼梦》所涵盖的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和当时社会的家庭结构、主仆关系、人际关系、建筑、医药、诗词文化以及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包罗万象,勾勒出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社会面面观。

中国近代伟人毛润之十分推崇《红楼梦》,他说:“《红楼梦》远远多于高于任何中外名著。”又说:“中国有什么了不起?中国就是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还有一部《红楼梦》。”毛泽东要求部下高官要读《红楼梦》,至少要读三遍。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王蒙说过:“《红楼梦》是经验的结晶。人生经验,社会经验感情经验,政治经验,艺术经验,无所不备。《红楼梦》就是人生,帮助你体验人生。”又说“读《红楼梦》是一次勇敢的精神的探索。”

《红楼梦》是曹雪芹以及高鹗的个人独立创作,不像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经过了几百年的民间传说、民间说书到某个文人创作的几百年漫长过程。虽然,《红楼梦》创作上,多多少少也受到了明末兰陵笑笑生的言情小说《金瓶梅》艺术手法的影响。这“兰陵”是地名。“笑笑生”之名大有游戏人间之意。

《金瓶梅》的作者从《水浒传》的第二十四回“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第二十五回“王婆计啜西门庆 淫妇药鸠武大郎”以及第二十六回“偷骨殖何九送丧 供人头武二设祭”前后三回的脉络,繁衍成一部洋洋洒洒的长篇小说,细致刻画了西门庆与潘金莲、李瓶儿、春梅三个女人荒淫无耻的生活,反映了明朝商业社会荒淫无耻面貌。在艺术方面,《水浒传》里只写了西门庆与潘金莲一个人的淫乱故事,而《金瓶梅》则写了西门庆与三个女人淫乱故事。《金瓶梅》三个字就是潘金莲、李瓶儿、春梅三个女人名字的缩写。《金瓶梅》的作者用细密的文字、长于刻画人物性格的技巧,大胆而细腻的描写,把暴发户西门庆的家庭里的几个妻妾的生活细节作一个暴露性的描绘,把明末社会腐败黑暗、荒淫放纵的丑恶面貌暴露无遗,把淫乱腐朽的官绅阶级以及贫苦阶级卖儿鬻女的苦痛的对立关系暴露得淋漓尽致,把西门庆的爪牙那一撮帮闲人物的丑恶嘴脸刻画得惟妙惟肖,同时反映了明代商业经济的发达和市民的意识形态。《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它给《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启迪是如何通过家庭生活和人物性格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反映出封建大家庭的必然崩溃和灭亡的命运。

《红楼梦》由于写作艺术精堪、涵盖面之大,几百年来盛行不衰。书中书外都吸引着人们去探讨,从而产生了众多的“红学”研究者和所引起的争议。人们探讨书中的人物、文学、诗词、起居、医药、饮食文化等,也对认定是作者的曹雪芹生卒年、身世、写作背景,等等,做了一番研究,从而形成了一门学科,称为“红学”。

曹雪芹(1724-1764)或(1713-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籍河北丰润(一说辽阳,一说铁岭),汉族。明末,曹雪芹当时的祖先举家迁居东北,加入了满籍,成了满清汉军正白旗人。他的祖先随清兵入关,立下了赫赫战功,得到了朝廷的官爵,组成了显赫一时的“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族。曹家与皇家的关系十分密切。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自康熙二年到康熙二十三年担任由宫廷内务府管辖的苏州织造兼江宁(今南京市)织造,掌管布疋(特别是丝绸)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皇帝玄烨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来于康熙二十三年到康熙五十二年之间外放任江宁织造兼四次两淮巡盐监察御史这两个大肥缺,深受康熙皇帝的宠幸,从中捞取了不少财富。康熙皇帝六次下江南,曾于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四十四年、康熙四十六年四次由曹寅接待并安排住宿在曹家。康熙皇帝还教曹寅学诗书,著有诗集《栋亭诗抄》。喜欢藏书和刻书的曹寅主持刊刻了唐诗总汇《全唐诗》?《周易本义》、施愚山集》、朱彝尊《曝书亭集》等二十多种书籍。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曹寅死后,儿子曹頫继任江宁织造,达十三年之久,儿子曹颙担任苏州织造三年。自康熙二年(1663)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江宁织造前后达六十年之久。他们自然捞到了大量钱财,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他们替皇帝采办宫廷的衣物及日常用品,同时,又充当了皇帝在南方的耳目,监视江南各地的官吏和民情。他们用剥削来的大量金钱,购置了大量的土地庄园,建造宫殿式的大宅院,拥有大量的奴才、婢女。他们十分讲究吃穿。曹家的无比奢华的物质生活就成了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贾家贵族生活的借鉴。曹頫的儿子曹雪芹情不自禁地在《红楼梦》透露了当年家道的繁华。请看《红楼梦》第五回写道:“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流传,已历百年。”第十三回写道:“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

雍正六年(1728),因宫廷内部斗争激烈,雍正皇帝老是不放过父亲手下的大臣。一七二七年,江宁织造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亏空”等不成理由的罪名被抄家入狱。曹家的家道一落千丈,往年的繁华富贵顿时烟消云散。曹雪芹从一个纨绔公子哥儿,一下子变成了食不果腹的穷书生,只能靠卖画过着有一顿没一顿的日子。请看曹雪芹的好友清宗室爱新觉罗敦敏《赠曹雪芹》诗:“碧水青山曲径遐,薜萝门巷是烟霞。寻诗人去留僧璧,卖画钱来付酒家。燕市狂歌北遇合,秦淮残梦忆繁华。新仇旧恨知多少,都付酕醄醉眼斜。”爱新觉罗敦诚于一七五七年写的《寄怀曹雪芹》一诗说:“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披篱樊……感时思君不相见,蓟门落日松亭尊。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敦诚于一七六一年《赠曹雪芹》诗云:“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从曹雪芹的两位朋友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曹雪芹是诗与画的高手。曹雪芹以悲愤的回忆和批判的心情,以丰富的生活实践和阅历,来描绘“宁国府”、“荣国府”封建贵族家庭兴衰的历史。通过对各种各样的人物的刻画,揭示了宫廷与封建贵族之间既勾结又矛盾的现状。诚然,《红楼梦》所描写中多多少少有一点贾家兴衰的影子,但是,我们叙述这些,并不像那些红学家所谓的《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如果单单把《红楼梦》看成是曹雪芹的“自叙传”,无疑地贬低了《红楼梦》崇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这些红学家不明白任何小说都不是自传,不明白大文豪巴尔扎克说的“小说是尊重的谎言。”所谓“尊重”,是指小说的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不是作家不负责任的一派胡言乱语;所谓“谎言”,就是指小说所写的不是真人真事。小说的素材是取之各地许许多多的人,加以提炼,作形象化的塑造,小说的主人公比起任何素材更有代表性、典型性,更有教育意义。还有,《红楼梦》也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缠绵悱恻爱情,但是,绝不能把《红楼梦》看成是一部纯粹的爱情小说。《红楼梦》从男欢女爱的瓜葛和大家庭中日常生活平凡琐事的描写,真实地描绘出一幅封建贵族家庭兴衰历史的图卷,反映出这一悲剧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那些如贾宝玉、林黛玉的缠绵爱情和大观园灯红酒绿的铺叙,只不过是昙花一现,最终一定是要“树倒猢狲散”、烟消云散的。所谓“金陵十二钗”中的大多数人的结局不是惨死、暴死,就是当寡妇、尼姑,都没有什么好结果的。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而像那些津津乐道地去欣赏什么“金陵十二钗”的貌美、孤立地去考究什么家世、什么贾宝玉就是曹雪芹的化身、什么索引等等所谓红极一时的“红学家”们,实际上他们只是读到了《红楼梦》的皮毛。他们根本不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广泛性和集中性。他们根本没有真正读懂《红楼梦》的社会作用和现实意义。曹雪芹写“金陵十二钗”的貌美、才华横溢,最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一方面表达了封建官僚社会走向没落的必然趋向,另一方面也达到了“把美丽摧毁给人看”的悲剧艺术效果。

《红楼梦》的问世,把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推向新高潮,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曹雪芹一生具有很高的艺术天分,金石、诗词、绘画、书法、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等,无不精通。敦敏《题芹圃画石》:“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垒时。”曹雪芹最大的贡献在于世人皆知的《红楼梦》,其实,曹雪芹的贡献是多方面 。他还有一部详细记载工艺技术的专著《废艺斋集稿》,是让残疾人得以谋生的技能。曹雪芹《南鸢北鹞考工志》“自序”中称:“是岁除夕,老于冒雪而来,鸭酒菜蔬,满载驴背。喜极而告曰:‘不想三五风筝,竟获重酬。所得共享之……’”这说明了做风筝获利的人,对曹雪芹的感谢和回报。

曹雪芹的《红楼梦》写完之后只是在民间手抄流传。因内容比较敏感,怕引火烧身,一时没有人敢刊印。后来佞臣和珅不断把《红楼梦》里的故事讲给年迈的乾隆老皇帝听。乾隆老皇帝首肯了,出版商才敢陆陆续续地刊印了。一七九一年程伟元把曹雪芹的前八十回和高鹗的后四十回一起刊印,先是在北方广泛流传,接着于一七九二年重刻,在南方各地更广泛流传。

相传曹雪芹的《红楼梦》不止写了八十回。只是后面的内容会刺激最高的封建统治者,会引火烧身,所以把后面部分主动销毁了。当代作家刘心不久前武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百家讲坛》栏目中也认为曹雪芹所写的《红楼梦》不止八十回。刘心武作家还设想了曹雪芹写了一百零四回,后二十四回的内容也作了简要的叔述。《红楼梦》的后四十回由乾隆时代的一个状元高鹗续写。

高鹗(约1738—约1815)字兰墅,一字云士,祖籍辽宁铁岭,属镶黄旗汉军人。清初迁进北京。清代文学家。高鹗自幼饱读诗书,好野游,高鹗热衷功名,初屡试不第。中年设馆授徒。乾隆五十三年(1788)中举人,乾隆六十年(1795)中进士第一名。任内阁中书,皇帝侍读等京官。嘉庆六年(1801),高鹗为顺天府乡试的主考官。嘉庆十四年(1809),高鹗由京官侍读被外派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嘉庆十八年(1813),又调回京城,任刑部给事中。高鹗任职以“操守谨,政事勤”著称。晚年弃官时两袖清风,以著述自娱。

高鹗续完《石头记》后四十回,将《石头记》改名为《红楼梦》,在贾、王、薛、史四大家族中,突出了贾府上下的所作所为,到头了只不过是一场梦而已。高鹗虽然在思想性和艺术表现手法上比起曹雪芹《石头记》前八十回逊色得多,但是,高鹗的续本在大体上完成了全书的总体结构,做到了情节首尾呼应,并遵循着曹雪芹的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成为好像是一个人操刀似的那么完美无缺的有机体,使得半成品的《石头记》前八十回能够成为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红楼梦》及时问世。高鹗能够沿着曹雪芹在第五回里写贾宝玉进入“太虚幻境”看到了关于“金陵十二钗”评诗中许多人物命运的暗示,巧妙地安排了贾宝玉、林黛玉之间的缠绵悱恻的爱情以悲剧告终;“钟鸣鼎食”、豪华无比的贾府以被抄家败落收场。只是高鹗心有余悸,不得不安排了大赦天下的折中主义的描写来当做“防火墙”、“烟幕弹”,以明哲保身。在清代“文字狱”猖獗的时代,我们读者也能理解高鹗作为一个文人的苦衷。

大家试想想:如果高鹗不选用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以悲剧为结尾,而是来一个“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式的大团圆结局,那么《红楼梦》只不过成了一册庸俗的描写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的街坊言情小说,根本没有什么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可言。从这个角度去衡量,真正是高鹗帮助了已过世的曹雪芹,促成了《红楼梦》成为这个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

百年来《红楼梦》研究的著作浩如烟海,突出的是以胡适为代表的“考证派”和以蔡元培为代表的“索引派”。此外,研究《红楼梦》比较突出的还有俞平伯先生、周汝昌先生等人。胡适先生在《<红楼梦>考证》提出:“我现在要忠告诸位爱读《红楼梦》的人:我们若想真正了解《红楼梦》,必须先打破这种牵强附会的《红楼梦》谜学!”所谓的“红学家”们如过江之鲫,他们的著作也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平心而论,不是说他们完全都没有成绩,只是不少人走了弯路,或者迷失了方向。因此,他们的研究成果,很难引导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长篇小说《红楼梦》的真谛,反而把读者引向歧途。所以,2009年7月间,在山东省蓬莱市三仙山风景区,由“中国艺术研究会”、“中国《红楼梦》研究学会”联合举办了“国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会议认为:近三十年来的“红学”发展中,以庸俗化、公案化、揭秘、制造噱头为能事的所谓“研究”,时时干扰着“红学”的健康发展。会议号召:《红楼梦》研究要“回归原著,品味文本”。这次研讨会的重大意义在于拨乱反正:否定了并纠正了以往三、四十年间的钻牛角尖式的“红学”研究,杜绝了今后“红学”研究走回头路的可能性,指明了今后的“红学”研究要“回归原著,品味文本”,才是研究《红楼梦》唯一正确的道路。

当然,一次会议的呼吁,似乎还是不能完全解决《红楼梦》研究的方向问题。习惯势力还是阴魂不散的,仍然还有那些所谓的“红学家”懒得去钻研文本,依然习惯于搞什么揭秘、制造噱头,以标新立异。最近,网上有人质疑包罗万象的《红楼梦》不是曹雪芹、高鹗的个人力量所能及的作品,而是由许多人合作写成的。这无疑否定了曹雪芹与高鹗的个人作用。他们不知道写一部长篇小说,完完全全是一个作家个人的独立行为。一部长篇小说尽管内容再丰富、再繁杂,该书作家也一样会胜任愉快的。纵观中外文坛,从来没有见过一部长篇小说是由几个人七手八脚地合著而成的。

这次是《红楼梦》研讨会的成功之处不仅否定了以往的错误,更使今后的“红学”不至于再走弯路。所谓“回归原著,品味文本”,对一个《红楼梦》的研究者来说,不是如一般读者看小说那样翻翻看而已,而是要钻进去,认真地逐字逐句逐章地读透它。

在人们的头脑中,常常对“红学家”怀着迷信、敬畏的心理。实际上,“红学”也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只要我们研究《红楼梦》的路走对了,认真地逐字逐句逐章地读透《红楼梦》,认真研究每个主要人物的典型意义,精心思考它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作用,人人都可以成为“红学家”。

为此,本文的标题为:《<红楼梦>逐章解读》。(本文所解读的《红楼梦》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10月在北京出版的版本。)

第一回 甑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这一回标题中“甄士隐”(真事隐)是曹雪芹笔下的承上启下的人物。他原是一介平民,后来出家当道士,最后成为仙界的人物;“通灵”指仙界的通灵宝玉。在头一回就写甄士隐会识通灵,似乎太早些。只是曹雪芹实在需要甄士隐(真事隐)这个人物形象来启开《红楼梦》;“贾雨村”(假语存)是“黄粱一梦”似的人物。他原是一个贫穷潦倒的书生,后来经甄士隐接济五十两银子,上京赴考,中了进士,后来在官场沉浮,最后还是当一介平民;曹雪芹塑造这两个人物的名字,其真意是“真事隐,假语存”,告诉读者,这不过是一部用“假语”写成的小说,背后隐藏着“真事”;这一回“楔子”十分重要。题目的两句诗,并不能概括所有的内涵。曹雪芹在这里布下了“迷魂阵”,筑起了“防火墙”。清朝的“文字狱”的猖獗,令人发指,诗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诗人就以污蔑、仇恨清王朝罪被砍头。文人们在舞文弄墨之前,自然定当三思而行。这“文字狱”的威胁,曹雪芹不是不知道的,但是他要构思一部长篇小说,来抒发自己家庭破落的苦痛,借以表达封建贵族社会从鼎盛走向没落的社会现实。这里头就面对着制造这些苦痛的官僚权势,势必触怒了上层统治阶级,自然将会受到“文字狱”的致命打击,所以,曹雪芹为了不引火烧身,不得不筑起了“防火墙”,放了“烟幕弹”,以蒙混过关。曹雪芹用一个故事来说明《石头记》是刻在一块大顽石上的。是空空道人抄写下来,交给我曹雪芹来“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这一回还安排了两个穿针引线的人物:“一僧一道”,还通过了甄士隐(真事隐),引出了贾雨村(假语存/假语村言)。

归根结底,这一回所写的只是一堵防火墙,一个迷魂阵,只是作者作为自卫的工具,对于全书,除了引出甄士隐和贾雨村两个承上启下的名字外,其他的没有什么意义。

(1)《红楼梦》第一回开头,作者就写道:“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真事隐’云云。”这里说得很清楚了。再看下文的“贾雨村”(假语存)说明这是一部小说,不是真人真事。作者已经很清楚地告诉读者:我经过了一场浩劫(梦幻)后,把“真事隐”去,而借《石头记》的故事来抒发自己家破人亡的哀痛。作者也承认自己曾“赖天恩祖德”,过着“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生活,如今“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这里很明显地说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曹雪芹似乎觉得自己把心里话抖得太明白了,恐怕将会引火烧身。于是,他笔锋一转,又提出了两个贯穿全书的虚虚实实的名字: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来蒙混过关。通过他们的嘴可以说出其他人难以说出的事儿。接着作者又掏空心思,借着“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凭空捏造说什么在女娲补天时,在大荒山无稽崖练成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大顽石,偏偏多炼了一块,又偏偏弃之不用。这块大顽石高十二丈,方圆二十四丈,却能够变成一个扇坠一样的“鲜明莹洁的美玉”,真是匪夷所思!更令人费解的是那石头竟然会与空空道人对话,会诉说自己久郁心怀的苦痛历史。那石头希望空空道人记下这上百万言的《石头记》。这《石头记》又叫《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人们不禁要问:这上百万言的《石头记》究竟如何刻在一块大石上?哦!原来这只是一个“烟幕弹”而已!

这样转来转去,无非是曹雪芹向世人声明:“这《石头记》不是我曹雪芹写的,而是别人写的,只是经我修订而已!你们如果要清算的话,就去找空空道人好了!”曹雪芹这样筑起的“防火墙”,放起的“烟幕弹”,也有百密一疏之处。如果真正追究起来,还是逃脱不了干系的。一是神话“女娲补天”的石头本身,哪有什么悲惨的历史可言?这不是欲盖弥彰吗?二是既然你承认了是你“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就说明了你已经同意书中的观点的,还是有进“文字狱”的危险的。只是想到了家族的苦痛,穷困潦倒的曹雪芹也顾不得太多。他不吐不快,于是接着他抒写了一首痛心疾首的五言绝句: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个中味!

请读者注意这“个中味”三个字的内涵!以上说明了曹雪芹写长篇小说《红楼梦》时的矛盾心情

(2)所谓“一僧一道”就是“癞头跣脚”的僧人和“跛足蓬头”道士。这两个幽灵式的人物,在需要他们的时候就闪电似地出现。比如说抄写《石头记》,引出“通灵宝玉”,引出“绛珠草”,“癞头和尚”到扬州劝林如海夫妇,劝说三岁多病的林黛玉出家;给薛宝钗“金锁”;给贾瑞“风月宝鉴”双面镜子;在贾宝玉和王熙凤中邪时人到病除;疯道人引导柳湘莲出家;引导贾宝玉出家等。最后,《红楼梦》结束时,在关键的时候,他们又突然间出现。总之,他们俩在矛盾需要解决的时刻突然出现,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3)第一回写了潦倒的读书人贾雨村,与荣国府的人有“同宗”关系,即书中所谓“同谱”。贾雨村百无聊赖,只好在葫芦庙寄居。还是甄士隐赠给他五十两银子,上京考中进士,当了知县官,娶了甄士隐家的丫鬟娇杏当妾。甄士隐因家被大火烧,只得投靠岳父封肃。“疯狂落拓,麻鞋鹑衣”的跛足道人引导了甄士隐出家当道士。

这里附带说一下:续写第八十一回至一百二十回的高鹗也明白了曹雪芹的心思,首尾呼应,在第一百二十回的结尾也跟着大搞“防火墙”、“迷魂阵”,与曹雪芹配合得天衣无缝:

空空道人又到了青埂峰前,看到了那块顽石还在那里呆着。上面的字迹依然如旧。空空道人怕日久遗失,又把《石头记》重抄了一遍。空空道人走到急流津渡口,看到了在草庵里睡着的贾雨村。贾雨村介绍空空道人去悼红轩找曹雪芹,把《石头记》给他看。“那雪芹先生笑道:‘果然是“假语村言”了!空空道人便问:‘先生何以认得此人,便肯替他传述?’曹雪芹先生笑道:‘说你空,原来你肚子里果然空空。即是假语村言,但无鲁鱼亥豕以及背谬矛盾之处,乐得与二三同志,酒余饭饱,雨夕灯窗之下,同消寂寞,又不必大人先生品题传世,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那空空道人听了,仰天大笑,掷下抄本,飘然而去。一面走着,口中说道:‘果然是敷衍荒唐!不得作者不知,抄者不知,阅者也不知。不过游戏笔墨,陶情适性而已!’”

高鹗在这里,也一再强调,这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的游戏笔墨而已,仿佛告诉那些要找事的官员:你也不必太认真去看待它。高鹗这一招,当然又是一颗烟幕弹!

此外,高鹗在贾府被抄家的事件上大搞“折中主义”,后来又写了复职,财物退还。这样描写,以缓和矛盾。而实际上,历史上官员被抄家,都是扫地出门的。财产被充公,家庭成员被杀、被关、被充军边陲,被沦为奴才、婢女,无一幸免。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这一回也像上一回一样,也还算是“开局”(开场白):这一回标题中“贾夫人”实际上是林如海夫人贾敏仙逝于扬州,这为以后林黛玉到外婆家埋下了伏笔。反封建礼教、要求个性自由解放的林黛玉和贾宝玉是本书的主要人物,因此让林黛玉早出场是《红楼梦》结构上正确的安排;“冷子兴”为贾府老管家贾瑞的女婿,深知贾府的内幕。由他来演说宁国府和荣国府,自然是再恰当不过了。这个“演说”有纲举目张的作用。自然,贾府两大宅群四五百人,只能选取重要的来演说了,不可能面面俱到。这种写法比起作家笔下直接生硬地描述,更显得其真实性和灵活性。从这里我们可以学习曹雪芹的叙事技巧。

(1)“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方腮”的贾雨村得到甄士隐的资助。参加科举考试,中了进士,当了知县,来找甄士隐叙旧;贾雨村迎娶甄士隐家的婢女娇杏当二房;贾雨村“贪酷”、“恃才侮上”,被上司参他一本“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沾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皇帝不明究竟,把他革职了。贾雨村的官场起落如昙花一现,说明他的品德卑劣、处事能力不高,最后只得为“兰台寺大夫”、“巡盐御史”林如海的五岁女儿林黛玉当私塾教师。看来他当教师还是称职的,造就了林黛玉诗文的高水平。

(2)贾雨村告诉冷子兴,他这两年遍游各省,看到两个奇异孩子。“这宝玉,我就猜着了八九也是这一派人物。”贾雨村还说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老爷的公子甄宝玉读书时说:“必得两个女儿陪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上也明白;不然,我心里自己糊涂。”可见天下奇人,不止贾宝玉一个,还有一个甄宝玉,像是孪生兄弟。

(3)贾府老管家周瑞的女婿古董商冷子兴对贾府自然十分了解,所谓“演说荣国府”实际上是“演说宁国府、荣国府”。冷子兴透露出贾府的现状:

“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这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冷子兴这些话,已经给贾府定下了“一代不如一代”走向衰落、走向灭亡的基调。

曹雪芹借冷子兴的嘴说出的话,简明地指出贾府存在的隐忧,为贾府今后的衰亡埋下了伏笔。因此,冷子兴的话要与第五回宁国公、荣国公对警幻仙姑的嘱咐的话和仙姑的“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送了性命”的警示。

第七回的焦大发怒时所骂的话。

第十三回秦可卿警示王熙凤“树倒猢狲散”的许多话。

第二十二回贾政悲谶语。

第二十六回丫头小红对别的丫头所说的“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是筵席”的话。

第二十九回贾珍点《南柯梦》戏目,象征贾府的前途也像南柯梦一般。

第五十三回贾珍对黑山庄庄主乌进孝说贾府是“黄柏木作了磬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还有,年终祭祖时,贾府子弟四分五裂,步调很不一致。

第六十六回柳湘莲对贾琏说:“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罢了!”

第七十一回贾政假期一个月回家,见了宝玉“心中自是欢喜,却有些伤感之意。”

第七十三回赵姨娘与家政谈话时,外面一声响,原来是窗屉没有关好,掉下来了。请注意曹雪芹见微知著的写作技巧。

第七十四回检抄大观园,探春高瞻远瞩,暗示了贾府走向灭亡:“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

第七十五回贾府夜宴中,放置神牌的“丛绿堂”发出异声,象征着祖宗的发怒,暗示了贾府走向衰落、灭亡;探春的“乌眼鸡”论:“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道出了贾府内部分崩离析,互相倾轧;甄家被抄家,贾府还会远吗?

第七十六回“品笛感凄切”、“联诗悲寂寞”;贾母长叹一声:“可见天下事总难十全。”贾赦被石头绊了一下,歪了腿;平常不说笑话的尤氏,讲了一个关于四个畸形孩子的故事。

第七十七回戏子司棋说:“将来总有一散,不如各人去罢。”

第八十三回周瑞家的传来的市民儿歌“算来总是一场空。”

第八十六回贾母梦见贾元妃说:“荣华易尽,须要退步抽身。”

第九十二回贾赦对冯紫英说:“我们家里也比不得从前了,这回儿也不过是个空门面。”

贾政对冯紫英谈话,论起贾家上下“虽物刁钻刻薄,却没有德行才情。”

第九十三回贾府的奴才不听调度;贾家的收租车在京城外边,被拦路的差役翻了;枯萎的海棠树突然开花(花妖);贾芹掌管尼姑庵,奸淫尼姑。

第九十四回贾宝玉丢了“通灵宝玉”后变得痴呆疯癫。

第九十五回贾元妃于四十三岁病逝。

第九十六回升了宰相职务的王子腾死于赴京就任的途中。

第九十八回在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乐声中,林黛玉含恨死去。

第一百一回凤姐“警幽魂”、“惊异兆”。秦可卿鬼魂出现,说:“婶娘只管享荣华,受富贵的心盛,把我那年说的‘立万年永远之基’,都付于东洋大海了!”王熙凤抽签,抽到了下下签:“去国离乡二十年,于今衣锦返家园。蜂采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第一百二回尤氏从大观园边墙经过,回家生病。贾珍一家贾珍、尤氏、贾蓉三人都生病。

第一百五回宁国府被抄家。平时骄横,胡作非为的贾赦、贾珍触犯刑律,被流放。

第一百八回贾宝玉感叹:“这‘十二钗’是金陵的,怎么我家这些人如今七大八小的就剩下这几个?”

第一百十回贾府的精神支柱八十三岁高龄的贾母逝世,收埋的费用都成问题。

第一百十一回贾母葬礼的萧条、寂静与第十三回秦可卿葬礼的盛大、热闹,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一百十五回贾惜春矢志要出家当尼姑。后来,由王夫人安排,把惜春住家改为尼姑庵。惜春与紫鹃一起修行。

第一百十九回贾宝玉参加乡试后出家。薛宝钗成寡妇,等等合起来思考,我们就不难看出了曹雪芹和高鹗处处暗示贾家这个封建官僚地主阶级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向衰落、灭亡。

贾府西府荣国府的人口大约二三百人,东府人口不详,总数大约少于西府。东府、西府分两大屋群,分布在石头城宁荣街(假名)的东西方向上,即书中所写的“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宁国公与荣国公是一母同袍弟兄两个”。

根据冷子兴与贾雨村谈话的内容,我们归结如下:

东府:宁国公府,原有大花园“会芳园”。

宁国公生了四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贾代化,曾任节度使,世袭宁国公“一等神威将军”爵位。

贾代化生了两个儿子:哥哥贾敷(八九岁时死)、弟弟贾敬,世袭“一等神威将军”爵位,老年时想长生不老,在道观里学道炼丹,最后中丹毒而死。贾敬这个形象与他的父亲对比,一个是出生入死的战将,一个是世袭官职没有功绩而又学道炼丹而死的懦夫,成了鲜明的对照。

贾敬生贾珍。贾珍不肯读书,“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贾珍比起贾敬,更显得一代不如一代;贾珍的妻子尤氏(将近四十岁),生男贾蓉、女贾惜春(后出家当尼姑)。

十六岁贾蓉的妻子为“缮司郎中”秦邦业之女秦可卿。秦可卿年青身死。因没有功名的贾蓉用银子“捐”“龙禁尉”虚官名,所以秦可卿死后得号“世袭宁国公冢孙妇,防卫内廷御前侍卫龙禁尉贾门秦氏恭人”。

西府:荣国公府,拥有大花园“大观园”。这是为了贾元春省亲而建的大花园。

荣国公贾源,钦赐“荣禧堂”巨匾,上面还刻着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万几宸翰之宝”。贾源的战功和生了几个儿子,书中都不详,只出现长子贾代善的名字。

贾代善世袭贾源的爵位,娶了“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为妻”,即老太太“贾母”。贾代善生了两个儿子:贾赦、贾政和两个女儿:嫁给林如海的贾敏以及嫁到薛家的薛姨妈。

贾赦世袭父亲贾代善的爵位,妻子邢氏,生男贾琏;妾生女儿贾迎春,嫁给恶棍许继祖,年青时被折磨死。

贾琏用银子“捐”了一个“同知”的虚官名,妻子王熙凤也是来自金陵四大望族之一的王家,生了女儿巧姐。后王熙凤暴病死。巧姐要被舅舅王仁伙同贾环、贾芸三人蓄谋卖给藩镇当偏房。幸好王夫人、平儿叫刘姥姥把巧姐带到乡下去避一避,一直到贾赦、贾政、贾珍复官了,被抄的物件归还后,再由刘姥姥送回贾家。

贾政自幼酷爱读书,受到了祖父、父亲的疼爱。本想要通过科举出仕。因为“代善临终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钦赐贾政教育部门“主事”之衔,后升工部郎中。妻子王氏,乃金陵望族、京官王子腾之妹,即书中“王夫人”。贾政原配生男贾珠、贾宝玉,女儿贾元春;妾赵姨娘生女贾探春、男贾环。

贾珠二十岁时死,妻子李纨,系金陵名臣国子监祭酒李守中之女,生男贾兰(五岁)。这个贾兰今后可能成为贾府中兴的台柱。

贾元春青年时选入宫廷当宫女,成为皇帝的“女史”,后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可惜福大寿短,死时仅四十三岁。

贾宝玉“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周岁那年,贾政叫人摆了无数物品,叫贾宝玉挑选,以“试他将来的志向”,“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爷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大不喜悦。独那史太君还是命根一样。”贾宝玉还有他独特惊人的见解:‘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宝玉从小就有一种天然的反叛封建礼教的苗头。

贾宝玉的异样表现,为第三十三回“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埋下了伏笔。后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受到挫折,更坚定他出家的决心。 通过贾雨村的嘴,道出了另一个异样的学生,就是“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的儿子甄宝玉。他说:“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

贾政的妾赵姨娘生女贾探春、男贾环。赵姨娘生性歹毒,最后中邪,暴病而死。

贾探春嫁给东南海疆统制为妻,后随丈夫胜利凯旋回朝。

贾敏嫁给兰台寺大夫、巡盐御史林如海为妻。夫妻先后病逝。女儿林黛玉,年青时得痨病吐血而死。

薛姨妈,豪门丈夫死,生男薛蟠、女薛宝钗。

薛蟠因两次杀人罪,被关在牢中,后遇赦,赎罪回家。娶恶妻夏金桂(后暴死)、妾香菱(即甄士隐走失的女儿英莲),后升为妻。

薛宝钗,嫁给贾宝玉,怀上了贾宝玉的儿子。后来宝玉出家,宝钗成了寡妇。

金陵四大望族“贾”、“王”、“薛”、“史”(“家亡血史”)“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

(以上贾府人员简介多数由第二回冷子兴口中说的,补充的材料取自以后的几回。)

(4)附带说一下:《红楼梦》中充满了“人名隐意”,比如情梗峰(情根峰)、十里街(势利街)、仁清巷(人情巷)、潇湘馆(消香馆)、梨香院(离乡院)、蘅芜院(恨无缘)、怡红院(遗红怨)、贾府(假府)、贾化(假话)、贾政贾敬(假正经)、甄英莲(真应怜)、秦可卿(情可亲、情可钦、情可倾)、秦钟(情种)、詹光(沾光)、单聘仁(善品人)、卜世仁(不是人)、卜固修(不顾羞)、石呆子(实呆子)、王仁(忘仁)等等。

第三回 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这一回的标题中“内兄”指贾政;“如海”指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西宾”指林黛玉的老师贾雨村;“外孙”实际上是“外孙女”,因一句诗限定八个字,所以省去“女”字;“孤女”指林黛玉。从第三回开始,《红楼梦》的两个主要人物林黛玉、贾宝玉和王熙凤相继出场,启开了《红楼梦》“梦境”的帷幕。请注意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三个人出场的不同写法,突出了林黛玉在贾府中的特殊的重要的地位。“托内兄”是指林如海央托内兄贾政上朝廷举荐“西宾”贾雨村,安排当金陵应天府知府的官职,看出了贾政在朝廷里的地位;“接外孙”实际上是接外孙女林黛玉。“孤女”指林黛玉失去了母亲。在这一回,贾府的主要人物纷纷出场,故事情节继续展开。

(1)贾雨村的同案人张如圭通知贾雨村好消息:“都中奏准起复旧员”“冷子兴听得此言,令贾雨村央烦林如海,转向都中去央烦贾政。”“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见贾雨村相貌魁伟,言语不俗”,也乐意帮助。刚好金陵应天府缺员,就推荐贾雨村任金陵应天府知府。从这里可以看出贾政在朝廷里是有影响力的。

(2)先看林黛玉的出场:林黛玉在贾雨村和仆人的护送下,自扬州乘船到金陵。林黛玉的出场,看到贾府,一切都是那么新鲜而惊奇,显示出贾府的气派和贾府、林府的差异。“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她)外祖母。方欲拜见时,再被他(她)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啼泣,黛玉也哭个不住。”贾母看到林黛玉如见自己死去的女儿贾敏,无疑将黛玉视为掌上明珠。当时,在房里等候的有大舅母邢夫人、二舅母王夫人、珠大嫂子李纨,还从学堂里叫回的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雍容尊贵的三姐妹。迎接的场面不能说不大。从中可以林黛玉是如何被看重,况且林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林黛玉看到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三个姐妹,在奶妈、丫鬟们簇拥下,来与自己相见:“第一个肌肤微丰,身材合中,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指贾迎春);第二个削眉细腰,长挑身子,鸭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指贾探春);第三个身量不足,形容尚小(指贾惜春)----共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束。”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贾惜春的年纪还不大。

(3)王熙凤的出场是人未到,声音先到,泼辣劲十足: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借林黛玉的感觉,衬托出王熙凤在贾府中的地位非同寻常,可以不顾礼节,为所欲为。接着写王熙凤的服饰:“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正是一派尊贵妇人的装饰!请注意王熙凤的“一双丹凤三角眼”的有点凶狠的长相,是否有点“破相”呢?

前面出现的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等人,都没有详尽的服饰描绘,而王熙凤却刻画得如此华丽,如此传神,可见王熙凤在贾府的特殊地位。王熙凤出身豪门,父亲王子腾是朝廷高官。王熙凤虽是女人,又没读过书,但是,她的聪明能干,理财手段,贾府上下没有一个比得上她。王熙凤主宰着荣国府,用贾母对林黛玉的话说:“他(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辣货,南京所谓‘辣子’,你只叫他(她)‘凤辣子’就是了。”众姐妹告诉黛玉:她是琏二嫂子。

王熙凤见到林黛玉后,油腔滑调说了许多话,言不由衷,说得都不是心里话。王熙凤一出场就表露出她口蜜腹剑的性格和她在贾府的崇高地位。

贾母命两个嬷嬷引着林黛玉拜见两个舅舅。沿途,黛玉看到了豪门贾府不平凡的摆设和奇珍异宝,是自己家里从来没有见过的。 (4)贾宝玉的出场:在许众人向林黛玉介绍了贾宝玉“衔玉而诞”等许多事后,一声“宝玉来了!”出现的:

“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三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贾宝玉的豪门公子哥儿的形象跃然纸上。

(5)请注意林黛玉、王熙凤和贾宝玉三个人“出场”的不同写法,写林黛玉是众人等她来;写王熙凤是未见人先出声;写贾宝玉往庙里还愿才回来。三个人的出场各异,叙述得有主次,有层次,从这里看出曹雪芹娴熟的写作技巧:

身体羸弱没有了母亲的林黛玉,是贾母的心肝宝贝,也是大家怜悯的对象,所以,众人等待着她的到来;炙手可热的王熙凤本来也该和贾母等人一起等待,可就不知她哪儿去了。人未到先出声。我们可以认为她忙,也可以认为她根本不当做一回事;“混世魔王”贾宝玉去庙里上香,也不知道到哪儿玩去了,还要婢女去找他。“宝玉来了!”简短一句话,表达了许多内涵,一是写大家都等着他,另一是当时贾宝玉的心中对林黛玉没有什么印象,心中还没有追求,所以宝玉不跟众人在那里等着。

(6)林黛玉一见到贾宝玉,“便吃了一惊:‘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这一段文字暗指她与宝玉的前世姻缘。因为贾宝玉是浇水救活绛珠草的赤霞宫神瑛侍者下凡的化身,而林黛玉是下凡来还泪债的绛珠仙草的化身,所以特别眼熟)”贾宝玉看见林黛玉,“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他们两个初次见面,心有灵犀一点通,当然像是曾经见过的。这里暗示了贾、林恋爱的基础,很快地就一见钟情。贾宝玉杜还撰说《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玉名黛,可代画眉之墨。”,还替林黛玉起个字,叫“颦颦”。看出了宝玉与黛玉一见面就融洽,像是老朋友似的。贾宝玉听到林妹妹没有通灵宝玉,而自己有,“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贾宝玉的率真的表情与他愿意和林黛玉一样的心理状态。

(7)引出了宝玉的贴身婢女花蕊珠。宝玉根据古人诗句“花气袭人”,把花蕊珠改名为花袭人。“这袭人疑有些痴处:服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服侍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只因宝玉性情乖僻,每每规谏宝玉,心中着实忧郁。”这么早就引出了袭人,说明了袭人在贾宝玉房里的许多丫鬟中,有其特殊的地位,也看出来花袭人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很深,时时刻刻为宝玉的前程着想。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这一回标题中的“薄命女”是甄士隐遗失的女儿甑英莲,“薄命郎”是小乡绅之子冯渊。所谓“葫芦僧”就是贾雨村当年落魄时,寄居在“葫芦庙”里的一个小和尚(沙弥);所谓“葫芦案”是指豪门子弟薛蟠为争女人而杀冯渊案。这一回主要写原来贾雨村要重判薛蟠,而小和尚提醒贾雨村要找“护官符”而屈服豪门,对薛蟠杀人案按下不表,成了“葫芦案”。这看出了豪门的胡作非为和官场的黑暗,下层人民有冤难诉,看出了社会的黑暗和官府的无能和法治的黑暗。薛姨妈一家还没出现在贾府,其子薛蟠恶少因情乱杀无辜的罪恶已昭然若揭。

(1)林黛玉与姐妹们到“寡嫂李纨房中”,引出青年寡妇李纨,字宫裁。“这李氏即贾珠之妻。珠虽夭亡,幸留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这李氏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这李纨青春丧偶,居家出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针黹诵读而已。”请注意“槁木死灰”这几个字:李纨年轻守寡,心理上受到了极大的摧残。李纨无疑是“金陵十二钗”中的第一位牺牲者。李纨安分守己,默默地过日子。一旦儿子贾兰长大出仕,按照封建社会的惯例,无疑将得到皇帝赐的“贞洁坊”。

(2)薛蟠打死冯渊案,落到刚刚由贾政举荐、当了应天府知府的贾雨村的手里,本来他要判死罪,手下的人向贾雨村递上一张“护官符”,背面写着俗谚口碑云: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指贾家族)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指史家族)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指王家族)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指薛家族)

贾雨村读了“护官符”背面的俗谚,知道了应天府地方势力的强悍。世故的“葫芦庙”小和尚劝贾雨村“大丈夫相时而动”、“趋吉避凶者为君子”,提醒贾雨村应当知道金陵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分量。如果地方官得罪了他们,将要平地翻筋斗。为了得到这个“护官符”,“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判定冯渊“暴病身亡”,让“弄性尚气”的“呆霸王”薛蟠逍遥法外。此外,“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之言。”看出了贾雨村趋炎附势的嘴脸。这样断案,“窥一斑知全豹”,暴露出当时法治的黑暗。

(3)与“性情奢侈,言语傲慢”、“终日唯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的哥哥薛蟠相比,妹妹薛宝钗却是“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她随母亲薛姨妈作客贾府,住在“当日荣公暮年养静”的梨香院。薛宝钗举止端庄,无疑成了林黛玉的竞争者。

(4)王子腾,升了九省统制,奉旨巡视九省军事活动,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大将军。旧社会裙带关系,能够提携不少人。可是,《红楼梦》中,写了王子腾提携贾雨村,就是没有提携亲戚贾琏,可见贾琏没有品位,朽木不可雕!

第五回 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

这一回标题中所谓“太虚境”,仅是梦境,警幻仙姑等仙姑是贾宝玉想象中的神仙,这些都是虚无缥缈、子虚乌有的。这一回看出了曹雪芹的艺术表现手法。曹雪芹故意通过贾宝玉的梦境,才能更容易地引出“金陵十二钗”。暗示了这些美人在红楼中的花花绿绿,最终也不过是一场梦而已。这也是曹雪芹为《红楼梦》的架构定了调,暗示了红楼之梦,只是一场空梦,贾府的钟鸣鼎食的繁华最终要“树倒猢狲散”的。我们读者读到这里,一定会察觉到贾府最后的下场的。曹雪芹不是自己一一描述“金陵十二钗”,而是借宝玉的梦来展现,除了表达“金陵十二钗”只是一场梦,还体现了曹雪芹叙述手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这是曹雪芹作为一个文学大师的神来之笔。

(1)这一回一开始,就点出了林黛玉与薛宝钗的高低之比:“宝玉黛玉二人的亲密友爱,也较别人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纪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美丽,人人都说黛玉不及。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就是小丫头们亦多和宝钗接近。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不忿,宝钗却浑然不觉。”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五回,即开局后不久,就单独写下这一小段文章,寓意甚深。为今后宝玉、黛玉、宝钗“三角恋”中黛玉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2)贾宝玉在宁国府赏梅花酒宴上喝醉了,进他的侄儿贾蓉与夫人秦可卿的房里休息。宝玉看到房内家具十分奢华:“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赵飞燕立着舞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鱼,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宝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连珠帐。”这些奇珍异宝正显示出秦可卿的不平凡的来历。贾宝玉在秦可卿的香塌上睡着了。朦胧中,贾宝玉来到了所谓的“太虚境”,由警幻仙姑带领众仙女,通过对每一位“钗”的一首五言或七言绝句和一首元曲的歌唱,演绎出一部“怀金悼玉”的《红楼梦》。请注意:曹雪芹在这里已经点出了《红楼梦》的名字。梦境固然不重要,但是,曹雪芹借这一回,对所谓“金陵十二钗”作一番简介,用宿命论的观点,指出她们的命运“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送了性命。”这十四个字,指出了金陵十二钗的两种结局,再没有其他的结局了。这些诗和曲,在《红楼梦》中分开两处写,又不注明姓名,初看有点令人摸不着头脑。我们安排了一下,对号入座,把诗歌和曲连起来,加深了对金陵十二钗每个人的命运的了解:

“冰清玉洁”的林黛玉的命运:(我找来找去,有关贾宝玉在太虚幻境读到的“正册”的诗歌只有十一首,并没有找到适用于林黛玉的诗歌。)

《红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中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水中月”与“镜中花”都是看得见、摸不到的景色,一年从年初哭到年终,依然无效,这说明了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最终将化为乌有。) “端庄持重”的薛宝钗的命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暗示贾宝玉不想荣华富贵,把象征官位的“玉带”都抛弃了,使得戴着金簪的薛宝钗的一生幸福埋在雪里,暗示了薛宝钗与贾宝玉 的婚姻。)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暗示薛宝钗虽然与贾宝玉,通过“掉包计”成了亲,但是得不 到真正的爱情。)

“贤孝才德”的贾元春的命运:“二十年来都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暗示了贾元春的宫闱生活不稳定,到了“虎”与“兔”相冲之年时,荣华富贵的大梦就结束了。)

《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销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暗示了贾元春入宫后与世隔绝,死后尸骨也不能与家族就近埋葬,最后一句呼吁姑娘们不要入宫。)

“泼辣干练”的贾探春的命运:“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暗示了聪明干练的探春,在家道中落时远嫁,随夫远征后凯旋归)

《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暗示了探春远嫁他乡。)

“豁达叛逆”的史湘云的命运:“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暗示了史湘云今后个生活漂泊不定)

《乐中悲》“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来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暗示了史湘云幼年丧失父母,家道不幸。)

“一生坎坷”的妙 玉的命运:“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暗示了暗恋贾宝玉的尼姑妙玉被恶人掳去,惨遭蹂躏)

《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暇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暗示了妙玉带发修行,一心向善,依然逃脱不了世俗的烦恼。)

“软弱忍辱”的贾迎春的命运:“子系中山狼,得志更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暗示了软弱顺从的贾迎春被残酷的丈夫“中山狼”孙绍祖所残害。)

《喜冤家》“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欢媾。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薄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暗示了恶劣的丈夫把豪门千金小姐,当做下贱人来蹂躏至死。)

“孤僻冷漠”的贾惜春的命运:“堪破三春景不长,辎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暗示了贾惜春日后出家,过着枯寂的生活。)

《虚花悟》“将那三春堪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灯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天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唱贾惜春的这一曲这么长,说明了曹雪芹对贾惜春的无奈出家的遭遇最为惋惜。)

“两面三刀”的王熙凤的命运:“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说明王熙凤是“哭向金陵”的末世之鸟。“

《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生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暗示了王熙凤再聪明能干,害人害己,也难逃“反误了卿卿性命”的结局。)

“命运乖蹇”的贾巧姐的命运:“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暗指贾家接济刘姥姥,反过来刘姥姥帮助贾巧姐脱离险境。)

《留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亡骨肉的恨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这里直指贾巧姐恨舅舅王仁、堂兄贾芸、贾环密谋出卖她。)

“安分守己”的李 纨的命运:“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是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暗示了年青寡妇李纨根本没有幸福可谈。)

《晚韶华》“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生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后人钦敬。

(曹雪芹在这里议论,暗示“钟鸣鼎食”的贾府必将衰亡,只留空名让人钦敬。)

“高瞻远瞩”的秦可卿的命运:“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必主淫”三字指秦可卿婚姻生活淫乱,暗指公公贾珍的罪恶;“实在宁”指出“宁国府”是祸端的起源。)

《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首罪宁”指出淫乱是败家的根本。在贾府的消亡中,宁国府里的人罪恶最大。)

请注意:曹雪芹在这里把“贾府十二钗”完全当作了“金陵十二钗”,实在有些牵强。

再者贾巧姐年幼,没有什么特色。把她放在“金陵十二钗”显然只是凑数而已。

太虚幻境的仙姑们对贾宝玉演唱许多诗与曲,想启发贾宝玉的禅心,然而,贾宝玉始终没有什么感觉。最后唱一曲《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是最后一首劝戒出家的曲子,其真谛是“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性命。”贾宝玉听了依然没有感觉,所以警幻仙姑失望地叹道:“痴儿竟尚未悟!”

(3)借警幻仙姑的嘴,说出了宁、荣二公嘱咐说:“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

富贵流传,已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我等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者。惟嫡孙宝玉一人,秉性乖张,用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他跳出迷人圈子,入于正路。便是吾兄弟之幸了。”宁荣二公的心目中,贾府的“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而宝玉才是他们所能寄托希望的。

然而,尽管警幻仙姑和其他仙姑吟了十几首诗,唱了十几曲,对贾宝玉依然还是起不了作用,说明了宝玉愚顽之极,警幻仙姑叹道:“痴儿竟尚未悟!”暗示了宁、荣二公想教育后代以继承家业的希望终将落空。后来宝玉的出家,标志着贾府的彻底衰亡。

(4)警幻仙姑对宝玉说:“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与汝,,今夕良时即可成姻。”使得宝玉在秦可卿的床上睡觉时梦遗。从这里可以看出:秦可卿是一位仙女!秦可卿转世到贾府,只是代表上天来对贾府的警示!秦可卿少年夭折,标志着贾府开始慢慢地走向衰亡。不过,警幻仙姑将她手下的仙姑秦可卿许配给贾宝玉一事,在全书结构上没有起什么作用,也违反了绛珠草(林黛玉)与神瑛侍者(贾宝玉)情感的延续。我真不明白曹雪芹安排这个情节的意图。是否有画蛇添足之嫌?或是只是表示贾宝玉已经发育,懂得云雨情呢?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老老一进荣国府

这一回的标题中“云雨情”指贾宝玉经警幻仙姑引导下,尝试男欢女爱之情后,与贴身丫鬟袭人之间产生的男女交媾行动,说明了宝玉已开始发育;这一回主要写刘老老进荣国府是曹雪芹神来之笔。以一位乡下的老妇人的眼睛,来看封建官僚家庭的繁华气派,显示出当时社会的不公平,也写出了社会上攀亲附势的倾向。刘姥姥这个来自乡下的小人物,在《红楼梦》中起了重大的作用:刘老老第一次进荣国府,写出了王熙凤的势利,看轻乡下人;第二次进荣国府,写出了贾母的慈悲心怀,对人热情友善;第三次进荣国府,写出了贾府的没落,王仁、贾芸、贾环的歹毒,要出卖贾巧姐,而刘姥姥仗义,在王夫人和平儿的帮助下,转移保护了巧姐;第四次进荣国府,写了贾府状况略有好转,送巧姐回贾府。所以,通过刘老老的眼睛,见证了贾府从繁华走向没落而又有一点恢复的历史。

(1)先写贾宝玉与比他大两岁的花袭人的“云雨情”,说明了花袭人已经有了“妾”的地位,也标志着宝玉开始发育了。

(2)刘老老一进荣国府,得到周瑞家的引进。因刘老老的女婿王狗儿的父亲对周瑞有恩,周瑞家的才乐意引进;我们试想:如果没有恩,周瑞家的是否乐意引进,就值得讨论了。刘老老把穿得花枝招展的平儿错认为王熙凤,说明了乡下人刘老老没见过世面,少见多怪,也说明了贾府的主要奴婢的气派也不小。

(3)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内侄女儿,父亲是王夫人的大哥王子腾,后升为边境九省总管,声名显赫。刘姥姥的女婿的公公从前在朝廷与王子腾一起做官。王熙凤对刘姥姥的到来十分怠慢,摆架子:“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那灰,慢慢的说:‘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立在面前了,这才忙欲起身,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王熙凤对穷人的怠慢和故意装出的假面具的两面派行径,被曹雪芹刻画得活灵活现。后来,王熙凤赏了刘姥姥十二两银子,打发她走了。

(4)乡下小孩板儿进豪门的胆小拘谨,使人油然想起了鲁迅先生《故乡》中闰土的儿子水生。

(5)贾珍差遣贾蓉来向凤姐借王子腾送给王熙凤的“玻璃床屏”放置家里待客,以装门面。这一来说明了当时社会爱排场装门面的陋习,二来表明舶来品大受人青睐。

第七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这一回开始写荣国府内青年男女之间的人际关系,上下矛盾也出现了。这一回标题的送宫花是薛宝钗笼络姐妹的手段;“秦钟”是宁国府贾蓉夫人秦可卿的弟弟;这一回主要写宝钗送宫花给姐妹们,看出了宝钗为人世故,懂得笼络人,而林黛玉就没有带什么来送人,根本也不懂得那一套;引出了秦可卿的弟弟秦钟,成为宝玉的挚友。看到一般家庭出身的秦钟的清新,贾宝玉借此对照,看出了自己出身豪门的行秽。宝玉的思想认识有了初步的升华,这是向上的标志;老奴焦大的牢骚,反映出贾府里主仆之间的尖锐矛盾,反映了豪门不把奴才当作人。老奴焦大功高、敢说敢骂,毫无忌讳地倒出来一肚子的苦水,揭示了贾府男盗女娼的劣行,暗示了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现实。曹雪芹借历史的见证人焦大的嘴,说出他要说的话,那么自然,那么确凿,比起作家作家对贾府的评语,更加生动,更有说服力。

(1)薛宝钗因病成良医。她自制“冷香丸”,降热毒。她带来十二朵“宫花”,分给姐妹们,以笼络感情。周瑞家的按照薛宝钗的吩咐,顺路分给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各两朵,王熙凤四朵(王熙凤叫平儿送两朵给秦可卿),最后到黛玉那里,只剩下两朵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么!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呀。’”这个林黛玉就是小心眼!

(2)引出了新婢女香菱,她就是甄士隐失散的女儿贾英莲。“这个摸样儿,竟有点像咱们东府的小蓉奶奶(秦可卿)的品格儿。”这个秦可卿,在第五回写道:“贾母素知秦氏是极妥当的人,因他(她)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秦可卿生得美丽,又聪明伶俐,善于掌管宁国府的财政,所以得到贾母史太君的好评。

(3)引出“水月庵”尼姑庵。这是贾府料理的女子修行之地。豪门贾府掏钱修建“铁槛寺”、“翠栊庵”、“水月庵”等佛教寺院、尼姑庵,一来为了做善事,让愿意出家的男士。女士有个修行的场所,二来也为贾府的人员逝世后,灵柩在寺院或尼姑庵停放几年后再下葬。

(4)引出了秦钟。秦钟是秦可卿的亲弟弟,因为怯场,不爱见很多人。凤姐要见他,他不出来。请看凤姐要见秦钟的泼辣劲:对着贾蓉,“凤姐啐道:‘呸!扯臊!他是那哪吒我也要见见。别放你娘的屁了!再不带来,打你顿好嘴巴子。’”从这里可以看出王熙凤气焰之嚣张。姐夫贾蓉果然带来了秦钟:“比宝玉略瘦些,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似更在宝玉之上。只是怯怯羞羞有些女儿之态,腼腆含糊的向凤姐请安问好。”贾宝玉见到了秦钟的感觉怎样呢?“那宝玉自一见秦钟,心中便如有所失,痴了半日,自己心中又起了个呆想,乃自思道:‘天下竟有这等的人物!如今看了,我竟成了泥猪癞狗了,可恨我为什么生的这个侯门公府之家?要也生在寒儒薄宦的家里,早得和他交结,也不枉生了一世。我虽比他尊贵,,但绫锦纱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枯株朽木;羊羔美酒,也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富贵二字,真真把人荼毒了。”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宝玉见了秦钟后,否定了自己,思想已经升华,开始对“侯门公府”产生了反感,慢慢地促成了今后自己背叛豪门家庭的举动。

(5)从晚上送秦钟回家的小事,引出了老奴焦大。焦大是一个没有名字的老奴,是贾府的一个还活着的功臣。从尤氏口中说出的话:“你难道不知这焦大的?连老爷都不理他,你珍大哥哥也不理他。因他从小儿跟着太爷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出来,才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给主子吃;两日没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尿。”尤氏也不知道如何安排焦大,按凤姐意思:“何不远远的打发他到庄子上去就完了。”我们读了这些文字,一定饿得焦大这个奴才的确不简单,也看出贾府对他根本不重视,更别提感恩了。

这个焦大一肚子怨气骂着管家:“没良心的王八羔子!瞎充管家!你也不想想焦大爷跷起一只腿,比你的头还高些。二十年头里的焦大太爷眼里有谁?别说你们这一把子的杂种们!”当贾蓉骂他时,焦大更火了:“蓉哥儿,你别在焦大眼前使主子性儿!别说你这样儿的,就是你爹,你爷爷,也不敢和焦大挺腰子呢。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作官儿,享荣华,受富贵!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个家业,到如今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不和我说别的还可;再说别的,咱们‘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要往祠堂里哭太父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最后一句话,看出了焦大平常虽然不多话,但对贾府的男盗女娼的现状是了若指掌的。

对宁国府来说,焦大确实是一个劳苦功高的忠实奴才。太爷在世时,大家都不敢小看焦大,太爷一死,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的确是宁国府决策人亏待了焦大。如果太爷在世时,分几亩薄田,叫一个婢女给焦大成家立业,也显得贾家知恩图报,有德有量,那就什么事也没用了。可是,宁国府人就是不把奴才当人,才闹到如今的尴尬地步。这是我们读者的一相情愿。在等级社会中,主子认为你下人对我主人忠,为我主人拼命是应该的,而我主子怎么对待你下人是另外一回事。也就是这样,社会上才有不平和抗争。

焦大是贾府(特别是宁国府)从兴盛到衰亡的历史的见证者。他见证了贾府男盗女娼、勾心斗角、你抢我夺的现实。焦大实在懂得太多了。他厌恶这个黑暗社会。他骂出来的话句句属实。封建官僚大地主的家庭就是这么荒唐,这么腐败!所以它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规律。

第八回 贾宝玉奇缘识金锁 薛宝钗巧合认通灵

这一回主要写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和薛宝钗的“长命金锁”的相会,从宿命论观点看,宝玉、宝钗的婚姻已经定了调。贾宝玉与薛宝钗之间“金玉良缘”无疑对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木石前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暗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自由恋爱,得不到家庭的支持,最后不能成功。贾宝玉对什么“金玉良缘”根本没有兴趣。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薛宝钗别高兴得太早。贾宝玉打心里与林黛玉融洽。当然,林黛玉也有薄弱处:一是身体不如宝钗健康;二是脾气不如宝钗好,人缘也不如宝钗;三是婚姻大事由不得她与宝玉自己做主。

(1)引出了门下清客相公詹光(沾光)、单聘仁(善品人),说明了到了清朝依然还有像战国时期的“食客”现象的存在。他们依附豪门,讨好主子,混一口饭吃,做些帮闲的事儿,以得到赏金。

(2)贾宝玉探薛宝钗的病,看到薛宝钗“坐在炕上做针线,头上挽着黑漆油光的髻儿,蜜合色的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线的坎肩儿,葱黄绫子棉裙;一色儿半新不旧的,看去不见奢华,惟觉淡雅。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这薛宝钗一家,随然出自望族,但父亲一死,家道难免走下坡。薛宝钗服饰不奢华,正是明智之举。

(3)贾宝玉身上穿戴甚多:“头戴着累丝嵌宝紫金冠,额上勒着二龙捧珠抹额,身上穿着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系着五色蝴蝶鸾绦,项上挂着长命锁、记名符,另外有那一块落草衔下来的宝玉。”这块宝玉就是空空道人带来的“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的“通灵宝玉”。薛宝钗也有一个癞头和尚送的“长命金锁”。“通灵宝玉”正面刻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长命金锁”上刻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所以,宝玉看了油然道出了“姐姐,这八个字倒和我的是一对儿。”请注意:这空空道人和癞头和尚本是一伙的。那么,所谓的“金玉良缘”就是空空道人和癞头和尚共同安排的,说明了宝玉宝钗的因缘是神安排的。

(4)占有欲和妒忌心很强的林黛玉先入为主,把自己当做贾宝玉的情人,因此,说话每每刻薄、奚落,处处显得小心眼:“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边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林黛玉话的口气,表达了她心中的占有欲是很强的。李嬷嬷说:“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利害。”这样,林黛玉在贾府的人缘当然大大输给了薛宝钗。可惜,这种状况,林黛玉自己是毫不知情的。

(5)引出了婢女晴雯。晴雯是继袭人之后,第二个出现的丫鬟,看出了她的重要性。她原是贾母屋里的丫头,后来送给了宝玉。她勤快,做什么事都很认真,所以贾宝玉也疼她,特地讨了豆腐皮儿给晴雯。这看出了宝玉从小就没有什么等级观念,对下人像自己的亲姐妹一样喜爱。

(6)点出了秦可卿是秦邦业五旬无儿女时抱来的。秦可卿的出身是神秘的,而秦钟是秦邦业五十三岁时抱来秦可卿三年之后亲生的。

第九回 训劣子李贵承中饬 嗔顽童茗烟闹书房

这一回标题中“劣子”指宝玉;“顽童”指金荣,他是贾府远亲贾璜的亲戚。由贾璜夫人千方百计求了王熙凤,才让金荣金荣贾府家塾;李贵、茗烟是贾宝玉上家塾的贴身奴才;这一回主要写贾府私塾办学的情况以及那些免费入学的学生根本无心读书的现状。窥一斑而只全豹,看出了当时社会上那些纨绔子弟饱食膏麋,胸无大志。他们的教育状况实在大成问题。他们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就可想而知的。贾政打心眼里就对宝玉没有好感,所抱的成见很深。这为后来第三十三回动怒笞挞宝玉埋下了伏笔。

(1)贾宝玉向父亲贾政请安辞行,说要去上学,贾政当着客人的面对宝玉冷笑道:“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的话,你竟顽你的去是正理。仔细站脏了我这地,靠脏了我的门!”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人教之的严格,看出了作为一家之主的贾政对宝玉的成见有多深!贾政知道贾府私塾的素质,了解儿子学业的荒废,所以当着客人的面,无情地奚落自己的儿子,可见他对儿子有多失望!当贾政问了跟随贾宝玉去学堂的奴才李贵,知道了学堂教的只是《诗经》之类的,所以吩咐李贵传达给老师“先把《四书》一齐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在旧社会,科举做官,就只考《四书》《五经》。贾政就是站在封建卫道士的身份希望儿子也通过科举做官的。

(2)贾宝玉带着新结识的好朋友秦钟,也跟着上贾府办的“义学”。这一天,唯一的老师贾代儒老爷爷因事早退,“只留下一句七言对联,命学生对了。”老师还叫成年的贾瑞“暂且管理”。这个贾瑞“是个图便宜没行止的人”,当然不能管事。顽童金荣首先生事,向秦钟发难。宝玉的贴身奴才茗烟仗着有宝玉做后台,与金荣闹得不可开交。学堂里乱成一团,学习活动根本不能开展。关于贾府家塾,曹雪芹只写了这一段,窥一斑而知全豹,家塾的质量可想而知了。

第十回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这一回标题中的“金寡妇”是金荣的母亲;张太医论病“是论秦可卿的病;这一回只是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并不重要。这一回主要是延续了“义学”的风波,金荣的母亲受人挑唆,不知秦钟后面的底细,受人挑唆,贸贸然到贾府讨回公道。可是被尤氏的几句话,说得夹着尾巴回去,这说明了当时社会上不管谁有理,都不敢向豪门发难。

(1)金荣的母亲金寡妇有贾璜的妻子挑唆,往宁国府找秦钟的姐姐秦可卿理论,被秦可卿的婆婆贾珍夫人尤氏诉说秦可卿病情挡了回去。所谓“金寡妇贪利”,其实也没有直接得到什么钱财,只是在巨富人家门前脚软气馁了。“金氏听了这半日话,把方才在他(她)嫂子家的那一团要向秦氏理论的盛气,早吓的都丢在爪洼国去了。”这“爪洼国”即印尼爪哇岛。明清短篇小说如《三言》《二拍》经常用“爪洼国”形容很远很远的地方。这是远洋商业活动延伸出来的形容词。(附带说明:《三言》即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即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2)引出了世袭宁国公爵位的贾敬无所作为,出家学道。这反映了当时为了长生不老,学道炼丹的风气还是相当浓厚的。这为今后贾敬吞丹药中毒死亡埋下了伏笔。

(3)贾珍央托冯紫英,请来张太医,由于先前几个大夫,争论是病是喜,误了秦可卿的病情,到现在只剩下三成的希望了。张太医还是开了“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曹雪芹的中医学识。这说明了贾珍自己已经不能直接联系到太医,还要靠冯紫英。这小小事情,影射了贾府外表看似风光,虽然送了长女给皇帝,但还需仰仗他人。

第十一回 庆寿宴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这一回标题中“贾瑞”是家塾教师贾代儒的孙子。这一回主要写贾珍生日,宁国府摆寿宴。荣国府除了贾母外,都去祝贺。家塾教师贾代儒的孙子贾瑞见了王熙凤,起了淫心。凤姐不是规劝,而是准备设计害他,可见凤姐的阴毒。

(1)尤氏要求王熙凤、贾宝玉与病榻上的秦可卿说说话。秦可卿知道自己的病情已时日不多了。“宝玉正眼瞅着那《海棠春睡图》并那秦太虚写的‘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的对联,不觉想起在这里睡晌觉梦到‘太虚幻境’的事来。”这又一次点明了秦可卿是“太虚幻境”中的一名仙女。

(2)王熙凤离席到“会芳园”散散心。引来“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贾瑞。回到家里,听了平儿诉说贾瑞打听二奶奶回来没有,要来请安说话。“凤姐儿听了,哼了一声,说道:‘这畜生合该作死,看他来了怎么样!’”这时,凤姐已设下了如何对付咎由自取贾瑞的办法。

第十二回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这一回标题中“贾天祥”即贾瑞,字天祥。这一回接着上一回,主要写了王熙凤如何设局杀人的经过,突出了王熙凤心狠手辣。本来,凤姐可以严词斥责贾瑞,使他断了妄想,了却一件事,但是,凤姐的性格是进攻型的,得势不饶人。贾瑞思淫乱,正道出了当时贾府淫乱成风,自然贾瑞也想试试。贾瑞因起淫心而丧失了性命。空空道人送来“风月宝鉴”本来想救贾瑞,而淫虫贾瑞无可救药,最终一命呜呼。这事件本身就是一个警世钟。

(1)贾瑞见了艳丽的王熙凤,起了淫心。从贾瑞那么容易起淫心,可以看出当时贾家以及整个社会,淫乱风气很盛,所以,年轻的贾瑞一见到美丽的女人,油然起了淫乱之意。王熙凤与贾瑞见面时,故意花言巧语,引得贾瑞心花怒放,忘乎所以。王熙凤故意约贾瑞晚间来私会,又安排婢女如何把贾瑞关在空落落房间里,“腊月天气,夜又长,朔风凛凛,侵肌裂骨,一夜几乎不曾冻死。”第二天,贾瑞回家后对祖父贾代儒有口难言。第二天晚上,王熙凤叫贾蓉睡在自己安排的床上,黑暗中等贾瑞来奸淫。贾蓉趁机敲诈了贾瑞五十两银子的“借条”。“贾瑞此时身不由己,只得蹲在那里。心下正盘算,只听头上一声响,哗啦啦一净桶尿粪从上面直泼下来,可巧浇了他一身一头。”从此,才二十出头的贾瑞得了严重的相思病,又穷于应付贾蓉的索“债”,病情加重。

(2)跛足道人(即空空道人)给了贾瑞(贾天祥)“风月宝鉴”说明了要治好病,只能看背面(骷髅),不能看正面(与凤姐淫乱)。这贾瑞不听规劝,老是看正面,结果,“只见两个人(大概就是阎王殿派出的牛头马面)走来,拿铁锁把他套住,拉了就走。”从贾瑞的形象可以看出当时社会面貌的一角。

(3)林如海病重,要林黛玉速回扬州探父亲。这为日后林如海的逝世埋下了伏笔。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这一回主要写了秦可卿临死前对王熙凤的警示,暗示了贾府潜在的危机,无疑给贾府投下了一颗警示弹。秦可卿是“太虚仙境”里的仙女。她匆匆来到贾府,又匆匆走了,只是给贾府带来了警示。但是,警示归警示,还是不能挽救贾府。贾府这个封建官僚阶级的必然衰败的规律,是不可抗拒的。秦可卿的夭折,公公家珍十分认真料理,挥金如土,看出了有些异常,极力想显示家道的显赫。人们有理由怀疑家珍是否有不轨行为。秦可卿原为宁国府管理财政。她一走,宁国府财政的空缺,由家珍央求凤姐代理。凤姐越发成为贾家两府的显赫人物。

(1)王熙凤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见秦可卿说:“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生悲,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秦可卿还提示王熙凤注意四时祭祀的钱粮来源和私塾的开支,还暗示“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宴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患,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秦可卿的高瞻远瞩并没有让凤姐改弦更张。秦可卿力挽狂澜,还是徒然无功的。封建官僚社会衰败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2)秦可卿是“太虚仙境”的仙女下凡。她下凡人间,是来警示人间的。嫁入宁国府,是警示宁国府的。也许,较之荣国府,宁国府的淫乱之风更盛。她像师父一样谆谆教诲王熙凤。她当然知道王熙凤是贾府的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她的死,标志着她是“金陵十二钗”中的第二位牺牲者。在这里,我们不知道,曹雪芹自己是否相信神仙之说,因为写神仙的作家自己不一定就是“神仙论者”。况且,满脑子金钱权欲的王熙凤的头脑中,是否就能那么高瞻远瞩,能做了那么有指导意义的梦?实在令人怀疑。但是,不管怎么说,作为一位作家,曹雪芹完全有权利借王熙凤的梦秦可卿来警示贾府,为以后贾府走向没落埋下了伏笔。

(3)贾宝玉“急火攻心,血不归经”而吐了一口血,这时,东府秦可卿死了,也算是与秦可卿心有灵犀一点通!

(4)在料理媳妇秦可卿的丧事中,“贾珍恣意繁华”。他挑选超级棺材,一百单八位禅僧超度和九十九位全真道士做法事,历时七七四十九天。还用银子替贾蓉买了“龙禁尉”虚官名,使得秦可卿的丧事,提升了档次。这些,令人思索着荒淫无耻的贾珍极度虚荣心和不善理财。如此挥霍,家道怎不衰落?也令人思索着贾珍与媳妇之间有什么不正当关系,也看出了豪门如何讲究排场。从贾蓉买到“龙禁尉“官衔,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卖官鬻爵的盛行。

(5)在宁国府料理丧事的混乱中,贾宝玉提醒贾珍求邢夫人和她的媳妇王熙凤来帮助。王夫人怕凤姐没有料理国丧事,把事情搞乱了。贾珍再三请求,请出宁国府的“对牌”,让王熙凤独断独行。王熙凤洞察宁国府的五件恶习,对症下药。这客观上点出了秦可卿料理宁国府软弱无能,也显示出凤姐的目光犀利。从第四十三回贾珍的夫人尤氏料理凤姐的生日豪宴有板有眼,热闹非凡,可以看出尤氏的能力。她完全可以料理宁国府财务,不必央求凤姐。可能是贾珍自己还不了解自己的老婆的能耐。

第十四回 林如海灵返苏州郡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这一回标题中“林如海”即林黛玉的父亲;这一回的一大半内容是紧接上一回的,主要写秦可卿丧事之出殡和王熙凤的铁腕政策雷厉风行,一举改变了宁国府的习气。这是《红楼梦》写作的一个特点。常常为了每一章的内容大致相等,把上一回的一大内容,挤在下一回里,使人读了有悬念,要再看下一回,有“欲罢不能”的感觉。林如海病死苏州,林黛玉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女了,其处境和心情是不言而喻的。

(1)宁国府总管管来升对手下的奴仆们警告说王熙凤来主管宁国府内事,大家要小心,点出王熙凤“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第二天早晨,凤姐一早就来到宁国府,雷厉风行,下马威对主管来升的媳妇说:“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清白处治。”凤姐的策略是对的。对头儿警告了,就等于警告了所有仆人。凤姐一一点名,分配工作,实行责任制。对于失职的,打二十板子,扣一个月奉银。打过了的奴才,还要进来叩谢。凤姐继续威胁说:“明日再有误的,打四十,后日的打六十。有要挨打的,只管误!”宁国府的奴才被软弱的秦可卿宠坏了,王熙凤不得已霸王硬开弓,重典用刑。也许只有这样“霸王硬开弓”的铁腕手段,才能扭转宁国府一贯自由散漫的风气。

(2)林如海病死在外地,贾琏带着林黛玉和丫鬟们送林如海的灵柩回苏州。《红楼梦》只用三句话来写林如海病死、灵柩送故乡苏州的消息。林黛玉这时已真正地成为孤儿。

(3)秦可卿的葬礼的隆重,“各色执事陈设,接连一带摆了有三四里远。”送葬亲戚、官员、皇亲之多,盛况空前,足见豪门之气派。连皇亲北静王也来了。

第十五回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这一回标题中“铁槛寺”是贾府供养的寺院;“秦鲸卿”指秦可卿的弟弟秦钟。所谓“得趣”指秦钟在馒头庵(即水月庵,因所蒸的馒头可口而得名)与女尼淫乱;这一回接着上回,主要写贾宝玉拜见北静王,聆听北静王的教诲;还写了凤姐独断独行,将秦可卿的灵柩停放水月庵以及在人们忙乱时,秦钟与尼姑智能淫乱。从尼姑淫乱之事看出了当时的佛门也是很不清净的。王熙凤仗势料理一个案件,收银三千两,后来案中一人上吊,案件不了了之,而凤姐三千两银子入袋平安。

(1)“宝玉见北静王水溶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鞓带,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这些相貌、服饰的描写,正符合皇亲国戚的养尊处优的生活状况。北静王对宝玉的“通灵宝玉”发生了兴趣,还对贾政谆谆嘱咐:“吾辈后生,甚不宜溺爱,溺爱则未免失了学业。”北静王将圣上所赐“蕶苓香念珠”赐予宝玉。表示对宝玉的喜爱,衬托出北静王的高瞻远瞩与和蔼可亲。

(2)去铁槛寺途中,王熙凤邀宝玉同坐一车,二人进了茅堂,宝玉对锹、镢、锄、犁等农具发生了极大的兴趣,油然地记起了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宝玉对农家妇女的纺车也有兴趣。说明他良心未泯,孺子可教。

(3)所谓“弄权铁槛寺”是指凤姐力排众议,将秦可卿的灵柩不按惯例停在拥挤的铁槛寺,而停放在离铁槛寺不远比较宽敞的水月庵(该庵馒头做得好,故叫馒头庵)里。这显示出王熙凤的办事的作风和魄力,也是她初次被要求主管宁国府财政后的一个有见识的坚持。

(4)水月庵老尼说长安守备李衙内要强娶张大财主已经定亲的女儿,张大财主要求豪门贾府去压李守备。王熙凤说:“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她敲了张财主三千两银子。她相信凭着哥哥王子腾的官势,王熙凤一定能够顺顺当当地摆平李衙内的。三千两银子入袋平安。王熙凤还怕老尼嫌她贪财,还装腔作势说:“我比不得他们扯蓬拉牵的图银子。这三千银子,不过是给打发去的小厮作盘缠,使他赚几个辛苦钱儿,我一个钱也不要。就是三万两我此刻还拿的出来。”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给小厮的“辛苦钱儿”何须三千两?王熙凤越说越说不清了。

(5)秦钟(秦鲸卿)趁黑暗摸到后面房中,找到尼姑智能,主动拉她云雨起来。此时,宝玉进来碰个正着。宝玉要求凤姐让他和秦钟在庵里多留一天,让秦钟玩个够。这个情节看出了“铁槛寺”的女尼容易被人引诱淫乱,所谓出家修行,形同虚设而已。

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这一回标题中“凤藻宫”指贾元春从一般的宫女升为妃子;“秦鲸卿”即秦钟,字鲸卿;“黄泉路”指死了。少年时死称夭折;这一回主要写了十几件事,可以代表曹雪芹一贯的“网状结构”叙事的艺术技巧,在一回主要谱写了许多情节。一个作家只有掌握了“网状结构”叙事的艺术技巧,将许许多多的事儿交织起来描写,才能在一部文学作品中容纳下无限的内涵,使得作品显得博大精深,真正成了一部百科全书。

(1)秦钟自水月庵回来生病了。水月庵尼姑智能登门找秦钟,“不意被秦邦业知觉,将智能逐出,将秦钟打了一顿,自己气的老病发了,三五日,便呜呼哀哉了。”不久,秦钟也病死了。年纪轻轻而亡,令人叹息。智能登门找秦钟,表达了青年男女反封建、求婚姻自由的强烈愿望。

(2)张家知情多义的女儿金哥“闻得退了前夫”,就上吊自杀;而痴情的李衙内知道了,也投河身亡。令张李两家财两空。而凤姐仗势欺人,并没有退回银子,而是安安稳稳地享受了三千两银子。这是凤姐见钱忘义的一个例证。

(3)贾政生日那天,太监夏守忠来访,传皇帝口谕,“立刻宣贾政入朝,在临敬殿陛见。”原来选入宫当宫女的贾政长女贾元春大喜,被皇帝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这对贾府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事!贾元春得宠,贾家就有了希望。

(4)贾雨村因王子腾的举荐,升官当了京官。旧社会官场的升迁与裙带的关系十分密切。

(待续)

Perhimpunan Penulis Tionghoa Indonesia (c)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