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错“山”
剑华
老伴长年朴实无华,精打细算,节下来几十万盾,应付清明节扫墓费用。她这一招节省“功夫”,真令我敬佩到五体投地。
我们这些打工仔,够吃够穿,一时要出几十万盾,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老伴帮我渡过了这“难关”,减轻了心理负担,心头也轻松多了。
还好老爸生前积年累月劳动血汗的结晶,所“创”下间东歪西扭“四不像”般的“风雨楼”,要不然还要出钱租屋,那生活就更惨了。
清明节要拜的“山”超过十数,老伴从早晨至深夜没有停过手按排所要用的东西。墙上的挂钟针指着临晨三时。老伴已把东西弄妥,就对我说:“阿华,你去睡一阵吧!四点我唤醒你。”“不用了,就快要出发,早去早归。”我边回答,边检查还有什么东西忘带的。
从家到坟场的路程二十九公里,我们的汽车开亮着车前的黄光灯,穿透大雾紧锁的道路,向前奔走!
当我们到达坟场时,汽车已排成长龙,挤得水泄不通,百墓烛光,一阵阵浓郁攻鼻的香烛味,使人有神魂飘荡的感觉。
清明时节,气温上升,雨量增多,常在艳阳高照下飘着毛毛雨,看夜空乌云密布,雨快来临,“爸爸我们中国人个个都这么敬孝祖先父母。”小女美凤在说。“水有源,树有根,饮水思源,落叶归根,我们做人就不要忘本,要有缅怀祖德,慎终追远传统的道德。我边走边回答。”不要再多讲了,天快要下雨,快快走吧!大儿子在摧。
好不容易才挤到总坟。见一个中年人发雷霆般指着一对青年男女在骂:“你这个人瞎眼吗?怎么见‘山’就拜,也不看清楚这是谁家的祖先墓碑。”“我……。”那青年惊恐地张大口。“快将你的东西搬开!”那中年人命令地说。“对不起先生,是否有什么不对之处?”那青年人非常和善地问。“这个是我祖父的墓碑,你认错墓了。”那中年人大声地说。
扫墓的人已来了十多位,他们都是自扫门前雪,莫管闲事。我看此情况,可能会发生“开火”的凶化。走向前问:“到底发生什么事情,有话慢慢说。”“这个盲人,见‘山’就拜,可能神经有问题。”中年人还在怒吼着。“阿叔,我是从打拉根埠第一次来这儿扫墓的,这里没有亲人,住在廉价的宿舍。父亲辞世前对我说:‘将来你兄妹去麻埠拜山,万一墓碑上的文字被缺坏,没法认清。那你就从总坟的右面算来第三行,由第三行左边第一墓数起,第十二墓碑就是你祖父的墓了。你祖父的祖籍世居,我也写在这纸条上,去时别忘了带。’”
“小兄弟,你没有学过中文吗?”我温和地问。“以前没有人教,现在已上了一个多月的夜班补习。”“你刚才应问老一辈懂中文的人吗!”“我已问过好几位大哥,他们都摇头摆脑,说不懂中文。”同时从衫袋拨出一张纸条交给我说:“这是父亲去世前写下的字条。”“这两年来,总坟地需不供应,就连左边那条小径也用上了,每行左边前多添两墓。”我对青年人解说,同时打开纸条,直查看第三行十四位墓碑。
一张纸条的字据,就证实了他祖父的墓,也使那青年人高兴得泪作腮流。
“先生真对不起,请原谅我的冒失。”青年人非常有礼貌地伸出热诚的手说。中年人已冷静下来,觉得刚才自己欠佳的态度,尴尬地点点头,他俩就这样手握手,心连心。那十几位袖手旁观的人,才敢过来问寒问暖。刚才那‘战云’密布的气氛,现在已充满宗亲的温暖。“小兄弟,你那种盲目无文字的认墓,是非常不妥当的,下次千万不要这样做。”我提醒他说。“是!我这次回去,一定努力学好中文,下次来这种事决不再重演。”
这件事情的发生,似乎太不可能,像在说谎,但是事实切是这样。这是因为华夏文化被压锁三十多年,华裔没有受到华文教育所造成。
曙光把寒雾赶走,大地重现光明。我们也完成拜“山”的任务。归程时,举目遥望墓场,见许多祖先亲宗的墓碑,已用外文代写上,心头感觉一片惆怅和悲痛!
目前是文化改革的新纪元,我们华裔就要好好抓紧时间,学好中文,让华夏文化浮现在他们每个后代人的海脑里,同时也深深地刻在每个祖先亲宗的墓碑上,千古长留,万世流芳!
(稿于印度尼西亚,麻厘巴板,清明节后三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