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tau banner
首页 关于作协 主要领导 新近文集 推荐文章 文坛活动
散文园地 诗歌创作 小说世界 纪实报道 古典文学 传统艺术
春华秋实 翡翠文苑 椰风蕉雨 Aneka Sastra 友情链接 留言簿

阅读印度尼西亚华人作家袁霓
陈喜儒

hello
袁霓暨夫婿陈得胜(前左三、四)与杨贵谊(前左一)等国内外文友合影。

去年袁霓来中国访问时,是第一次见面,此前我不知道她的名字,也没读过她的文章,但觉得她豁达、干练、好强、不甘人后。后读她的《花梦》、《袁霓文集》,又觉得她纯洁、善良、悲天悯人、柔情似水。

这次到印度尼西亚访问,她一路陪同,我觉得对她的印象没有错。但不全面,在她的肖像上,还要补上几笔:坚强,能干,志存高远,心胸开阔。

袁霓很忙,难得有空闲的时候。

一忙相夫教子。她家开了制版印刷公司,她协助老公经营管理,联系业务。公司办得有声有色,生意兴隆。她教子有方,三个儿女,勤奋好学,品学兼优。大女儿在加拿大留学,读学位。二女儿即将赴美国留学。儿子最小,憨厚朴实,聪明懂事,成绩优秀。我问他将来想学什么,到哪儿留学,他笑了笑说,我还没想好。

二忙印度尼西亚华文作家协会。印华作协1999年成立,现有会员200余人,分散在全国各地,没有专职人员。袁霓是会长,率领会员,办会刊《印华文友》,编选文集丛书,开作品研讨会,组织国际会议,派团出国访问,接待外国作家,与印度尼西亚文作家社团互译作品,共同举办新书发布会、诗歌朗诵会,拉赞助,找资金,借会所……方方面面,林林总总,无穷无尽。虽然有热心华文文学事业的伙伴鼎力协助,但她身为会长,既要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又要率先垂范,身先士卒。

我深知,身为民间社团组织,尤其是文学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没有一种公而忘私的献身精神,没有受得了委屈、听得下冷嘲热讽的广阔胸怀,没有果敢决断快刀斩乱麻的魄力,没有公正廉洁的作风,没有人格的魅力,是很难做下去的。

这次到印度尼西亚访问,我们的日程,由她来安排。接送我们参加活动,她亲自开车。只要可能,她尽量陪我们。有时实在脱不开身,她叫在家过暑假的女儿甜甜带我们参观游览。星期天,本是全家休息团聚的日子,但她叫老公开车,带上孩子,和我们一起去博物馆、海滨公园。她不仅自己扑在工作上,而且动用了全家的人力物力。

三忙读书写作。袁霓原名叶丽珍,祖籍广东梅县,生于雅加达。小学五年级时,华校封闭,从此失学。她靠抄书、听广播、看书、参加补习班而自学华文。少女时代,她爱幻想,爱做梦,爱把美丽的幻想和苦涩的梦化成诗、散文、小说,悄悄地写在日记本里。她的第一个热心读者是她的妹妹,催促她不断写下去。一次偶然投稿,使她步入文坛。她的小说,多以爱情、婚姻、家庭为主题,探索爱情和生命的意义,反映印度尼西亚华人社会在传统和现代交织中的复杂心态。她的散文,纯真清丽,别具一格。她的诗,真诚含蓄,细腻委婉。

她说:“我相信,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国的华人能像我们一样,在恶劣的环境中坚强不屈,只要有一点土壤,有一线阳光,一点雨露,我们就能生长。”这是她对印度尼西亚华文文学成长的描述,也是她自强不息性格的写照。

袁霓虽忙,但她精力充沛,忙得井井有条,从容不迫,游刃有余。为人女,为人姊,为人妻,为人母,为会长,为作家,各种不同社会角色,都有不俗的成绩,可圈可点,可喜可贺。

我曾问过她丈夫陈德胜先生和两个孩子,袁霓这样忙,不能专心致志家务商务,你们没有意见吗?陈先生说,华文被禁了三十多年,出现了断层,弘扬华文文化,很有意义,她不做,总得有人去做,所以我支持。甜甜说,我们都大了,自己能管自己,不用妈妈操心。弟弟没说什么,笑眯眯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姐姐的意见。

我把这事跟袁霓说了,她没说话,但眼圈红了……

Perhimpunan Penulis Tionghoa Indonesia (c)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