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tau banner
首页 关于作协 主要领导 新近文集 推荐文章 文坛活动
散文园地 诗歌创作 小说世界 纪实报道 古典文学 传统艺术
春华秋实 翡翠文苑 椰风蕉雨 Aneka Sastra 友情链接 留言簿

福建纪行

黄碧珍


作协代表团在马尾船政博物馆留影。

笔者与外子在型如“龙头凤尾”的榕树下留影。

印华作协代表团由袁霓主席率团于2010年9月8日早上7时正,乘BATAVIA航班起程。准备到福建厦门出席9月12-14日召开的第八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由于开斋节期间机票难买,只好买转机新加坡过宿一晚,第二天再飞往厦门。代表团成员包括作协副主席莎萍小心伉俪、黄碧珍、爱伦、明芳、陈冬龙、林选慧、海燕、李金昌庄宝璇伉俪、吴秀吟、忆蕾;随团还有陈德胜、陈羿寰、李凤云、刘钦发、陈延芳、林雪秋、廖文龙共19人。还有棉兰与垄川的作协文友孙国静、晓星、吴祖桥、林来融和石秀另行赴厦门。

到达新加坡,受到锡山琼崖联谊会的热情接待并与新加坡作家寒川、黄孟文、陈华淑、莫河、方然、琼崖联谊会主席严永慧、副主席马宝汕等进行交流。严主席致欢迎词并阐述联谊会的历史概况及今年正是该会成立50周年,准备筹款扩建会所。作协袁霓主席致感谢词并介绍随团人员。寒川莫河也分别发表讲话,勉励青年人写作,帮忙他们出书等,培养下一代写作人。

宾主双方在和谐融洽交流后,品尝他们已准备好的具有海南家乡风味的菜肴后,互赠纪念品并合影留念。

9月9日一早8点我们由新加坡樟宜机场乘中国国际航班,经过4个多小时的飞行,于中午12时半到达厦门高歧机场。由萧成博士安排好的旅行社派车接送到火车站,搭乘下午二点的高铁前往福州市旅游。高铁快坐座又舒服,经2小时的行驶,于下午4点到达福州火车站。萧成与导游再用大型旅游大巴车送我们到于山宾馆。

福州市是全国31省排名第一的居住城市,属中小型城市。绿化达到40%,在全国排名第一。面积一千多平方公里,有42个公园,故空气清新凉快。福州的温泉是全国三大之一,在古楼区,只挖40米深就有温泉热度高达97度,其水无色无味。市内多用电动车辆。大路两旁种植是榕树、芒果树、荔枝树、龙眼树等。这里的榕树是小叶、白树皮的,长出很多的须子垂托地面后又再结成树干,故有“独木成林”的称号。还有笔管榕(母树不长须子,叶子像笔),红榕树就相当大,其树干要8人手牵手才能合包,是福州“榕城”之称的地标。

据说榕树虽无经济价值,但其须根能保护土壤不会流失,防水灾。福州的市花是茉莉花,这里产的茉莉茶,名冠全国花茶之首。软木画、牛角梳,都是福州著名的工艺品。福州的蜜饯果脯,各种风味“橄榄”都很有名。福州的小吃相当丰富,有好几百种,比如有名的“肉燕皮”,就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肉包肉”、有馅的七星鱼丸、鼎边糊、光饼(戚继光作战行军时带的干粮)、甜味的芋泥(芋头蒸熟后捣碎加糖油等香料拌均匀做成的)及各种海鲜等小吃。福州是休闲娱乐,泡温泉,生活环境好的居住地。

晚上萧成博士在福州著名的“安泰楼”宴请我们品尝共有300多种的小吃,真得让我们大开眼界,琳琅满目,看的眼花缭乱,不知要选那一样呢?美色美味的菜肴,让我们尽情品尝,又饱受眼福啊!

9月10日早餐后8时半,我们乘大巴车赴马尾船政文化公园参观。

公园主要分两部分 :马尾船政博物馆和罗星塔公园。我们先参观博物馆,是两层楼屋,一进大门左前方有一炮台,接着是一大幅雕有左宗棠与林则徐的塑像,右边是一艘大船的浮雕,好漂亮。楼上展示许多早期造船工业的机器设备等模型;左边有一大幅浮雕展现早期中华民族反抗外来列强入侵战争的雕像,雕的活生生的,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真实的情景。右边有一张桌椅,雕有沈葆桢与左宗棠似在商量大事的铜像,做的惟妙惟肖。

马尾船政展现近代中华民族为抵抗外来列强的入侵,当时在闽浙总督左宗棠的领导下制造船政、设局造船、飞机,建设海军,积极培养人才,学习西方技术。詹天佑就是马尾学校毕业的高材生。马尾学校终成为中国工业与海军的摇篮,展现近代中国科技、教育、工业发展,国防建设,东西方文化科技相结合传播的丰硕成果。培养了不少人才。

第二部分是罗星塔公园,一走进大门是一条长长木制隧道,左边是金刚“平原”号船的浮雕,右边种植榕树。一直走上了三段步步升高的台阶,左边有一块大石写“唐心”大字。再走上去向右转上去是一个大广场,左边广场中间坐是左宗棠,两旁是林则徐与沈葆桢的铜像。右边是木制器的造船像,再往前走左边是萨镇冰视察雕塑,再往前去榕树下有严复的雕像。广场中央是柳七娘的雕像,脸朝向南方似盼望丈夫归来。走下来出口处有个牌楼,上面写有“宵凌塔石”,两旁是一对联写 :“山登绝顶我为峰”,“海到无边天作岸”传说是林则徐7岁时写的一首诗。后赴于山游览胜地,于山海拔54米,山上名胜古迹众多,最引人瞩目是内长有一株已有300年的老榕树,树身写有个“寿”字,树枝与树根型如“龙头凤尾”,好神奇。据说如在此处留影会长寿,大家都纷纷拍照留念。午饭后赴名列福建五大寺庙之一的“西禅寺”参观,我们只在外面膜拜。庙外围宽广,种植了4000多株的荔枝树,左边寺内的“报恩塔”共18层是福州最高的佛塔,近出口处右边有两株古老的荔枝树叫“宋荔”,树皮都脱掉了,树身凹进去一个大洞似干枯的荔枝树,只剩余一点点的树皮与其根部相连,但奇怪的每年荔枝的季节照样开花结果,据说果实大又香甜。


文友们在冰心纪念馆前与馆长王冰根(左五)合照留影。

笔者夫妇在冰心石像前留影。

参观完毕已是下午两点直接到乌山西路省文联大厦。印华作协代表团在萧成博士诚心接洽安排下,有幸能与福州省文联与作协在其大楼第七层会议厅举行座谈交流会。与会代表有 :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主席杨少衡、省文联秘书长,海峡文学艺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曾珊、省文联名誉顾问,省作协顾问张贤华、季仲、刘登翰,福州市文联主席徐杰,省作协副主席陈章汉,王冰根也是冰心文学馆馆长,福建文学主编黄文山、杨际岚、宋瑜、萧成等20几位理事们;还有香港东瑞瑞芬伉俪。

座谈会上文联副主席、省作协主席杨少衡致欢迎词,语重心长高兴说明印华作协到访是福州文化交流历史性第一次,希望通过这次交流能加强促进双方的友谊。袁霓主席致感谢词并介绍随团人员与作协的发展情况。莎萍副主席在讲话中说金门福州一家亲,大家都是老乡感触特别亲切;并阐述印尼文学经历30多年的禁锢后的发展状况。文联省作协顾问季仲在讲话中除感谢大家的来访,说都是福建籍的老乡好亲切,希望常回来看看。并谈起早期他对印尼文学的认识,想不到虽断层30多年,改革开放后又能继续蓬勃发展,正应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他肯定再过几年文学发展一定会赶上,与时俱进。刘登翰省作协顾问在讲话中还念念不忘2004年参加在印尼雅加达万隆举办的“两项会议”与文友们交流相聚的欢乐时光。解禁后,印华作协每次出国到中国参加会议都是成团有10位以上的文友参加,队伍相当庞大,令他特别感动。到了中年还有这样的魄力充满信心,他深信印尼华文创作的发展将是一片新天地,百花齐放。曾珊、王炳根、宋瑜也分别在会上讲话。香港东瑞讲话主要介绍印华作协在印尼改革开放后10多年来出版了100多种书籍、文学发展的情况及举办各种题材的征文比赛等活动。

宾主双方在亲切和谐相互交流的气氛中于下午5点结束并合照留影。

晚上七时福建省文联党组书记范碧云女士与理事们在富黎华大酒楼二楼华宴厅宴请印华作协代表团,席上范碧云在讲话中说欢迎我们的到来,希望能通过文学互相沟通、交流、促进友谊。印华作协主席团向范女士赠送作协会刊、文友作品集。双方还互赠纪念品并拍照留念。晚宴在热闹和谐大家共同举杯共饮祝福的愉快气氛中结束。

9月11日早餐后赴长乐冰心文学馆参观,一到就受到了王炳根馆长的热烈欢迎,安排了讲解员一面让我们观看还不断给予讲解,让我们受益匪浅,最使我们受到很大启示与感触的是她老人家写的“得奖仅仅是创作的开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真正是鞭策身为写作人应有的作风,即要戒骄戒躁,保持谦虚坦诚的优良作风。


参加研讨会作协女文友右起爱伦、小心、碧珍、袁霓、选慧、吴秀吟、明芳、忆蕾在会场合照。

接下去又游览郑和公园、郁达夫纪念馆、林觉民故居、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也是早期冰心奶奶的故居),今街道两边都是商店,多卖福州手工艺品,特产如各种风味的橄榄、蜜饯果干、燕皮等,成了游览景点,在此我们买了一些福州的特产、手工品等。近出口处就是林则徐纪念馆,参观完毕,已是下午二点,上车往火车站,结束愉快的行程,搭高铁回厦门。

傍晚5点到达厦门火车站,出了火车站,竟受到庄钟庆教授与苏永延博士的热情欢迎,他们百忙中还抽空来接,带我们一团人乘上巴士驶向厦门龙虎山路9号“天海花园”宾馆(又名驿缘酒店)报到。

第八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于9月12日早上9时在厦门市龙虎山路9号驿缘酒店二楼宣告开幕。

出席会议的代表 :厦大组委会主任庄钟庆教授、苏永延博士、厦门市党委书记陈力文女士、厦大人文学院院长周宁、厦门市宣传部长洪碧玲、还有厦大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的学者陈有伦、郑楚、郭惠芬、杨松年、王丹红等;印华作协代表袁霓、莎萍;菲华代表柯清淡、王勇;新加坡代表骆明、寒川;香港东瑞、瑞芬伉俪;马来西亚朵拉;汶莱海庭;泰国曾心;缅甸许钧铨;写“伤痕文学”的卢新华等。

来自印尼、菲律宾、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汶莱、缅甸、越南、日本、澳洲、台港澳、泉州福州西安等的华文作家、学者共160多位莅临到会。
    这次会议的议题:

  1. 印华文学历程及当代发展;
  2. 菲律宾华文(商报小说)的特色及其时意义;
  3. 东南亚华文文学及其研究的新进展;
  4. 从理论上及创作上探讨世界华文文学与东南亚华文文学关系。
首先由厦大组委会主任庄钟庆教授致开幕词,厦门市党委书记陈力文在致词中说,非常感动东南亚各国作家们已经几代离开了中国,可是对华夏文化始终坚持不渝,继续在所在国发扬光大,大家相互合作交流。厦门市宣传部长洪碧玲在讲话中指出,厦大对东南亚华文文学的研讨是不断持久进行,厦门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城市,是著名的侨乡,对东南亚的感情特别浓厚。她说东南亚有三千多万的华人,她坚信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发展其生命力已深根蒂固地融入所在国为本土独特性的华文文学。中华文化通过东南亚各国传播,在社团学者教育媒体相结合下,一定会蓬勃发展,代代相传。这就是身为写作人的我们应有的共同责任。王丹红宣读论文。印华作协主席袁霓在致词中指出,这次研讨会是第一次对印尼华文文学的探讨,意义重大,希望研讨会后将有利推动印华文学的发展。香港东瑞在讲话中指出印华作协自98年印尼改革开放后10多年来已出版了100多本作品,先后举办多次的文学活动,如2004年举办规模庞大的亚细安华文文艺营与微型小说学术研讨会,两项会议做一次进行。邀请国家与地区包括17个单位与会。

各两年一次不同形体的印尼全国性的华文征文比赛,包括(游记、散文、微型小说、短篇小说等)聘请国外的评审专家等;并阐述印华文学的发展情况。

最后郑楚向大会报告这次筹委会为研讨会召开的概况及筹备工作等。开幕式于12点圆满休会,大家拍照留念。

下午两点开始分两组学术讨论,袁霓莎萍分别主持。继续发表论文,在讨论会上爱伦在发言中强调印尼《国际日报》李卓辉总编,在推动印华文学、华教事业以及为加强印华文学与东南亚各国华文文学的联系与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指出现在《国际日报》除每天一整版的副刊版外,还辟开“耕耘”、“印华文学”、“绿岛”、“赤道火花”、“青年园地”、“师生园地”等文艺副刊。最近更增加了“东盟文艺”。让印华写作人有更多的发表作品的副刊园地,把以往“一稿难投”改变为“一稿难求”。

9月13日早上9点开始还是分组讨论。寒川宣读了他的论文,主要谈印尼本土文学发展 :早期印华诗歌发展情况。分析早期印华诗歌以歌颂中国为主,把自己当华侨祖国就是中国,如黄东平的作品。随时代的变迁,印华诗歌本土意识提高,有融入主流之思想,祖国就是所在国,印华诗歌的意识形象改变了有本地化。如柔•密欧郑、冯世才、莎萍、顾长福等等所写的诗。他还称赞《国际日报》李卓辉先生高瞻远瞩,为发展印华文学作出巨大的贡献。今年6月份开始增设“东盟文艺”版。为东南亚各国文学交流提供一个宝贵的平台。最后新加坡骆明先生讲话中说印华文学经过30多年的禁锢,解禁后10多年来已出版了100多本作品,真不简单。举办各种大规模的文学活动,还受到印尼热心人士、企业家的赞助,真正是可喜可贺。与新加坡不同,要出书费用贵,除非是政府赞助,要不然是难办到。东南亚各国华人在海外宣传中华文化,出版不少作品,但使我们深有感慨是在中国很难看到他们的作品呢?也没有一个刊物给予东南亚作家发表的平台,希望经过这次研讨会后,能给予关心指导使我们更有力量,面向本土继续发扬光大华文文学。

最后由周宁厦大人文学院院长作总结,通过学术研讨后,聆听各国的论述,是大家对东南亚华文文学今后的发展,有启发性的作用,面向本土该如何拓展各区域文学独特的走向,厦大近还继续收集东南亚的文学资料不断进行研究,开发新的议题,东南亚华文文学将有新的希望,中国今开始研究,不同政治体系,但有共同的情感。东南亚华文文学是担负创作的工作,中国是进行研究工作。研究阵容不断有新人参与,不仅要开会讨论,今后将准备开个网站。通过这网站可与东南亚华文文学进行学术讨论,共同提高文学的发展,深信东南亚华文文学明天一定会更好。

中午12点由庄钟庆教授宣布研讨会圆满闭幕。

下午1点钟我们6位文友包括莎萍、小心、碧珍、爱伦、选慧、许琼玲还忙里偷闲,搭公车再搭渡轮游览鼓浪屿天然小岛景点,坐电瓶车环绕一圈观看岛上风景,各种古建筑物的款式。并拍照留影。

闭幕晚宴晚上7时正在大丰园酒楼举行,宴会在热闹和谐大家共同举杯共饮祝福的愉快气氛中圆满结束,大家拿着大会合影的纪念照,相互握手道别,希望两年后再相见!

两天来紧张的会议结束了9月14日,早餐后参加大会代表8点分乘3辆大巴车,浩浩荡荡前往南靖土楼参观游览。经过3小时半的行驶,中午时分到达漳州境内南靖田螺坑土楼群。从山坡上远远望去是四座圆楼围绕着一座方形楼,形如一朵盛开的梅花,美极了,故有“四菜一汤”的佳名呢!大家都在此拍照留影。车子再往下坡的公路走去停在泊车场,我们走进一条长长的街道,两旁有好多买卖纪念品的小店,走进去又去参观“土楼之母”——裕昌楼,其特色是东倒西斜的土楼即又名“达不拉”,有中华“第一奇楼”之称。显示早期福建土木工程技术的特异,是无与伦比的。参观完毕,导游又带大家到此景区塔下村“徳远堂”观看早期土楼娶亲,抛绣球的文艺表演。

福建土楼共有一万五千多座,始建于元代1308年建的。据述土楼人的先祖从中原迁徒而来,落户异地他乡,为防盗匪和土族的袭击进攻,几个姓氏的族人聚族而居,每一座土楼有一个名字,大都取自族谱里的祖训命名。一楼是土厝(厨房),二楼是土居(凉厅)三楼才是卧房。参观完毕返回厦门已是万家灯火的夜晚时分。

由于这次印华作协代表团有好几位是金门籍团员(包括莎萍夫妇、陈延芳夫妇、黄碧珍与夫婿刘钦发、李金昌庄宝璇伉俪)尤其李金昌先生是老乡亲又是老前辈更受尊敬。故受到厦门市金门同胞联谊会会长颜达成(他是著名爱国归侨侨领颜西岳的儿子,曾当过厦门市副市长)许耀魁(是我东加的同乡又是外子的好友)、许伯钦,秘书郭伟勇、洪朱生等的热情接待。于9月14日晚7时半在鼎香佳缘酒楼宴请作协代表团。

席间宾主互谈乡情,相互交流非常和谐融洽,一面又品尝具有家乡风味的可口菜肴,祝福干杯。袁霓主席、莎萍副主席、李金昌等代表作协赠送作品与文友们的作品集给厦门市金门同胞联谊会会长颜达成后,大家拍照留念。


文友们与厦门市金门同胞联谊会会长颜达成、许耀魁、许伯钦,秘书郭伟勇、洪朱生等拍照留念。

9月15日,在东瑞瑞芬的细心策划下作协一团人准备往故乡“金门岛”旅游探亲。一早9时正由东瑞瑞芬领队,先乘大巴到厦门东渡码头,10时半搭“金星轮”渡船,经一小时的航程,到达金门“水头”码头。出了海关,就看到媒体与导游手里高举“热烈欢迎印华作协访问金门”的横幅笑脸可掬走过来,嘴里说:“欢迎欢迎”大家相互握手问好。随即《金门日报》杨记者向袁霓、莎萍作了访谈;并为我们的莅临拍照留念。第二天16日《金门日报》大幅报导与刊登全体照,真使我感到故乡情的亲切,也是我第三次返回金门特有的感受呢!这现象可以说是金门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吧!

接着导游用大巴车带我们到一家具有民间文化艺术自家的小餐馆《香草庭园》,品尝具有金门家乡风味的菜肴,已是中午时分,大家都吃的津津有味。

午饭后先前往古宁头战史馆参观,又观看古宁头战役纪录影片;双鲤湿地生态观,参观有“地下希尔顿饭店”美名之称的“迎宾馆”是早期军管时代接待贵宾之处,曾经住过有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劳军大使白嘉莉,军中情人邓丽君等,并观看邓丽君到金门劳军纪录影片。又去北山古厝、南山排阵地、水尾塔、凤狮爷和关帝庙观看,后再往山后民宿文化村。这里共有18间古色古香的房子,都是早期出外到日本、汶莱、新加坡、印尼等国的金门后裔建的。后由金门国家公园出钱再装修,借租30年之久,辟为旅游景点供游客参观游览。其特征以屋顶的四角来看,如是燕尾式表示做官之家,马背式的是平民住宅。龙头朝外是住屋希望子孙在国外发达,如龙头朝内是庙宇。屋顶上其中圆形的瓦片排数越多表示做的官职越大,房子后旁边必有一个小洞,是让狗猫等动物出入之用。还有文官大门前两边是“狮鼓”,武官大门前两边是“狮子”等等。参观完毕已是傍晚时分,便上车回住宿地。

此行到金门不住旅店,而是住民宿(MOTEL),我们共21人,分住名为珠山村的将军第、状元第与漫漫三间大房子,内再有不少的房间。这些民宿都是金门国家公园管理的,治安良好,晚上睡觉大门都不必关呢!环境清静幽雅,整洁,设备齐全,冷气,浴室冷热水等等都有。

走进民宿大门,前厅与后厅相隔有一个露天厅,周围就是我们住宿的房间,露天厅排放一方桌,四张椅子,可供乘凉之用,我们一到,晚上梳洗完毕,泡好咖啡、放些花生、饼干,几位文友坐在一起喝咖啡聊天,抬头可望到天空的星星。心情真的好舒畅,真是人生一大享受。不知觉我们竟聊到凌晨一点呢!


袁霓与夫婿陈德胜、东瑞瑞芬伉俪、黄碧珍、选慧、海燕等在金门民宿露天厅合照留影。

9月16日,在民宿吃了早餐,乘大巴车先游览“马山观测所”,金门距离中国最近的地方,可眺望1800公尺对岸大小村庄,林毅夫就是从马山连游泳至大陆对岸呢!后搭游艇前往“小金门”,抵达后先往四维坑道参观,再前往八达楼子,此处楼高数丈,楼顶塑有七位战士分据四方,握枪掷弹作扫射壮塑像,途径胜利门8-23炮战碑、接着前往烈女庙——仙姑庙膜拜,在此我们买了一些特产与纪念品,又搭渡轮回金门,乘车到金城镇市区已是下午三点团员暂分两路,其他团员先留下到市区观看。我们一行人包括袁霓陈德胜夫婿、莎萍小心伉俪、黄碧珍、爱伦、选慧、明芳、李金昌庄宝璇伉俪、东瑞瑞芬伉俪共12人于下午四时特别去拜访金门县长府,受到李沃土县长的热情接待。他表示欢迎印华作协代表团到金门参观旅游,并与袁霓、莎萍、李金昌等乡亲亲切交谈、互诉乡情。李县长希望今后多多关注华侨历史和贡献,希望能建立华侨博物馆。袁霓代表作协赠送文友书籍给李县长,李县长回赠名贵高粱酒礼品给作协,并与我们拍照留念。


左起:选慧、黄碧珍、陈德胜、小心、莎萍、袁霓、李沃士县长、李金昌、庄宝璇、瑞芬、东瑞、爱伦留影。

拜见了李县长,走出县府,时间还早乘车前往以往旧码头区域去瞻仰马夫殉难纪念碑。在此顺提起此纪念碑的由来吧!

据今年已86岁高龄作协名誉主席李金昌说:当年日军强征马夫为日军运输战地物资经过苦难的金门乡亲,他也是其中一个,当时才十七岁,被日军强征为马夫,有一天乘机偷跑出来,其余的乡亲都在苦难岁月里,受尽折磨而去逝了。为了让这一血泪史流传于世,让后人牢记,多年来经李先生多次往返金门收集资料,写成《金门忆昔》这本书。并多次与金门县领导人洽商才于9年前建成的。今年将是马夫殉难纪念碑10周年,对李先生来说真是感慨万千。我们一团人与李金昌庄宝璇伉俪一同在纪念碑前敬礼先默哀,再三鞠躬,并合照留念。

看到纪念碑上倦态毕露的马夫与马儿,真不可思议当时苦难的日子是怎么度过的。


前左起明芳、李凤云、海燕、李金昌、庄宝璇、陈德胜、袁霓、黄碧珍与夫婿刘钦发、晓星、选慧,后左起东瑞、廖文龙在金门马夫殉难纪念碑前留影。

笔者夫妇与《金门文艺》总编辑陈延宗合影留念。

晚上七时金门县文化局秘书杨忠强、《金门文艺》总编辑陈延宗、《金门日报》社长黄雅芳、总编辑郑大行等还有金门多位作家在金瑞饭店宴请作协代表团。大家欢聚一堂好热闹,真使我感到乡情的可贵,回故里一家亲的亲切关爱的感受呢!金门县文化局代表致欢迎词,袁霓主席致感谢词并介绍随团人员。在这难得的宴会上 ,大家相互交流、诉乡情,希望通过这一次的访问加强今后更进一步的联系与交往。为发展两地间的华夏文化、华文文学作出贡献。李沃士县长还抽空前来祝酒干杯,并赠送给每一位团员一瓶名贵的高粱酒。晚宴在热情融洽亲切的气氛中结束。宴会上宾主互赠书籍并拍照留念。

9月17日,在民宿吃了早餐,乘大巴车前往金门森林公园参观,这里有免费自行车供游客使用。金门岛地形平坦,地势起伏不大,骑自行车环游是最好的游玩方式,可感受小城镇的人文风情等。有几位文友都试试去骑呢!接着往“菅光楼”参观,是宫殿式的建筑物栋宇辉煌,可说是金门的地标,参观金门一条根农产品,制成多种药物、茶类,听其讲解可治疗腰酸背痛等。大家都纷纷买了不少。接着参观贡糖厂,品尝具有金门乡土口味甜咸多种可口的贡糖,我们又大包小包的买准备当礼品送给亲友。接下去参观炮弹钢刀当场制作,20分钟就做成一把又锋利发亮的菜刀,文友们各位又买了。上车再去参观高粱酒厂。

金门岛是个小岛,居民才5万人,年轻人都出外做工,只余下老人与小孩。地质多沙地,适宜种植高粱、花生、蕃薯等,但此地人们的福利搞的很好,高粱酒厂为回馈金门,居住在金门的老人每月可领到6000元,三岁小孩还可每月取得3000元津贴。老人小孩坐公车免费,从唱游班到小学、初中读书免费,唱游班还有点心吃呢!高粱酒、菜刀与贡糖是金门三大宝,都出口到外国去,每年得到一笔可观的外汇。


左起陈延芳、林雪秋、庄宝璇、李金昌、莎萍、小心与黄碧珍刘钦发夫妇在《厦门大学》大门前留念。

接着前往全长2559公尺的《金城坑道》,里头是早期设有作战指挥中心、粮仓、发电机等设备。再参观金门“水头洋楼”有1700多年建的“黄百万酉堂”,1930年建的“得月楼”(其特征大门外上面挂有时钟,即要人们爱惜时光,有刻苦耐劳拼搏的精神)等,这些楼都是早期出外的金门后裔建的。后来有“金门国家公园”装修成旅游景点。最后参观“翟山坑道”,都是花岗石挖成的隧道,战时可停泊小艇运输物品等。参观完毕已是下午两点钟,上车往“水头码头”搭乘三时半《东方之星》船班返回厦门东渡码头,结束了愉快的金门之旅。

到了码头乘大巴车又住进《驿缘酒店》,一到真没想到庄钟庆教授已在酒店大门前等侯了,真让我们感到他老人家是多么重情义。还为我们准备晚餐。第二天18日庄教授、苏博士又特别赶来送行。

9月18日早餐后,本准备到《厦门大学》去参观,但天不作美下起雨来了,我们只好在厦大门前拍个纪念照。中午两点钟我们一团人都整装待发,提着行李上车前往厦门机场准备搭下午五点的国航班机先返回到新加坡过宿一晚,第二天再返回国门——印尼。


2010年11月03日写于雅加达

Perhimpunan Penulis Tionghoa Indonesia (c)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