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典型概括在小说创作中的运用
——印华作协十周年庆典上的演讲
卢新华
卢新华教授
典型概括一说源自恩格斯读了小说《城市姑娘》后,于1888年4月写给哈克奈斯的一封信。
“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您的人物就他们本身而言,是够典型的,但是环绕着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也许就不是那样典型了.在《城市姑娘》里,工人阶级是以消极群众的形象出现的,他们不能自助,甚至没有表现出(做出)任何企图自助的努力。想使这样的工人阶级摆脱其贫困而麻木的环境的一切企图都来自外面,来自上面。如果这时对1800年或1810年,即圣西门河罗伯特欧文的时代的正确描写,那么,在1887年,在一个有幸参加了战斗无产阶级的大部分斗争差不多五十年的人看来,这就不可能是正确的了。”
“作者的见解越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越好。”
“巴尔扎克,我认为他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一、小说区别于故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故事的侧重点在叙述故事情节,小说的侧重点则是着力刻画人物,尤其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同时通过这些人物,还要体现出一定的思想深度。这也是文学作品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好的小说一定要有成功的人物形象,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丰富而精准的语言,深刻的思想。阿巴贡和欧也尼葛朗台是守财奴的典型,《红与黑》中的于连是野心家和努力向上面爬的小人物的典型,《安娜卡列尼娜》中的渥伦斯基是花花公子的典型,孔乙己是落魄的知识分子的典型,穿长衫,回字有几种写法。
二、典型人物的刻画往往是通过对一群人,一批人,一代人的概括性描述而达成的,概括力越大,典型性越强,读者越容易从人物身上寻找到自己的影子,并引发深刻的共鸣。鲁迅的阿Q、祥林嫂,孔乙己就属于这样的例子。阿Q的脸可以是山东的,耳朵却是山西的,脚却又可以是江苏的。我的成名作《伤痕》的写作也得益于典型概括的理论。
三、典型又是共性和个性的结合。因此,典型概括不仅对人物需要概括,对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代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心理环境也要加以概括,否则写出的人物就可能不真实。外界环境因素通常构成人物身上的共性,内心环境因素常常反映出人物的独特的个性。
四、要在小说创作中得心应手地运用典型概括的理论,就必须读好“三本书”:书本知识,自然和社会,自身。最后一本 书可以帮助你充分发挥想象力。
文学即人学,应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上”下功夫。
严羽《沧浪诗话》:“学其上,仅得其下,学其中,仅得其下”故“取法要高”。最高境界是“法乎自然”。
读三本大书 :1,书本知识;2,自然社会;3,自己;《老子道德经》“为学日渐,为道日损”。
舍弃、放弃、放乎未来;心灵是一所车库,也要不断加以清理。
卢新华简历
卢新华,原籍江苏南通,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78年8月11日,作为大学一年级新生,曾在上海《文汇报》发表短篇小说《伤痕》。后《伤痕》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并成为新时期“伤痕文学运动”的代表作之一,亦被翻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等十几国文字。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为全国第四次文代会代表,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常委,上海作协理事。大学毕业后先任职于《文汇报》文艺部作记者,后下海经商。1986年至1989年自费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亚语言文化系就读,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以自由撰稿人身份往返于中美两地,主要从事创作和讲学活动,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伤痕》、《典型》、《表叔》等,中篇小说《魔》,长篇小说《森林之梦》、《细节》、《紫禁女》等。其中《紫禁女》一书反响热烈,亦于2008年被选入“阅读中国——当代文学精品(数字)文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