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tau banner
首页 关于作协 主要领导 新近文集 推荐文章 文坛活动
散文园地 诗歌创作 小说世界 纪实报道 古典文学 传统艺术
春华秋实 翡翠文苑 椰风蕉雨 Aneka Sastra 友情链接 留言簿

宋词的基本认识

杨云


宋词,也如其他形式的文学一样,在经过民间漫长的酝酿后终于在宋代定型和达到其辉煌的时代。就如在唐代达到顶峰的格律诗被称为唐诗,因此宋代的“词”亦被称为宋词,元代的“曲”被称为元曲。“词” 的句子长短不一形式多样,不像格律诗或绝诗有着整齐一致的字数,故也得“长短句“之名。同时也因在古代是在教坊配乐而唱、是乐坊青楼女子所喜爱的,所以也叫“曲子词”。清。宋翔凤《乐府余论》:“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由此可知“词”就像时下的流行歌曲一样,有着千变万化各种高亢优美、长短不一的曲谱,因此产生众多的“词牌”即过去的音乐声调现时用来按照他的字数和各种要求来创作的依据。追源词的别名还有;“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等。也由此看出“词”是与音乐和格律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词牌”经过众多词人的创作,原有的词牌再演变为不同的调子,因此在词牌里出现由《木兰花、浣溪沙》等演变出来的《减字木兰花、添字木兰花、祝英台近、长亭怨慢》,以此推类所谓的“减字、添字、近、慢”等,即是在原有的字数加上几个字、与原有的曲调相近、把原有节奏快的曲调拉长或拉慢。“词”能在宋代发展成新的文学形式是与人喜新厌旧的心态分不开的,当时被分成三类的唐乐已不能满足城市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而从西域输入的音律变化繁多的“燕乐”成了逐渐代替了汉魏以前的“ 雅乐”汉魏六朝以来的“清乐”,也因上述原因使宋词里出现与西域“胡夷”风土有关的词牌如《菩萨蛮》《苏幕遮》等。另外,由于格律诗是严肃的、有着严格的字数局限和对仗要求,阴柔美的、字数长的、对仗要求不太严格的“词”自然取代了格律诗的地位,这是因为“词”在表达情感或描绘是有更大的写作空间。

“宋词”因为是由“唐诗”锐变出来、在开始不被士大夫或诗人所看重,所以也叫“诗余”意思是在作被认为正经的“诗”后的消遣。南宋初胡寅《酒边词序》:“词曲者,古乐府之末造也。……然豪放之士,鲜不寄意于此者,随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然而经过柳永、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等词作家的推动,逐渐成了中国古典文学中与格律诗比美的一朵奇芭。同时因是从格律诗变化出来的,还保存着格律诗平仄、对仗、押韵的要求,然而由于种类繁多有同一词牌却又不同写作要求的区别。如在某一首词牌里在某一句式里要求对仗,但在另一首却没有用上对仗,这并不表示作者没有达到写作的标准,而是“词”的创作与格律诗严格要求在固定的位置用上对仗有所不同。同时,对仗的句式要求也较宽,允许以“宽对”填词,同时也会出现接连三句有对仗意味的句子 。词的押韵也和要求通押平声韵的格律诗有所差别,在宋词里,用上仄韵的词牌是不少的,它们的区别是在;押平声韵的多用在描绘欢乐轻快的内容。如;《忆江南、渔歌子》等。押仄韵的多用于描绘激烈的感情和伤感的内容,就如岳飞的《满江红》由于是抒发作者对侵略者的痛恨和收复山河的壮志,而用上了仄韵。也因此出现“婉约派、豪放派”的作品。

同一词牌有不同字数的现象出现。宋词往往有同一词牌却有着不同字数的现象,不同字数的词牌有“正格、变格”之称。就如“临江仙”就有54字58字60字之别,《浣溪沙》正格42字,变格《摊破浣溪沙》48字。有学者针对这种现象做出结论,平均一首词牌有三种不同的格调。同时也有“单调、双调”的说法。所谓的“单调和双调“实际上就对我们的流行歌曲有重复一阕、两阕的称谓。就如《天仙子》单调34字。双调64字 ,《江城子》单调35字,双调70字。因此,“词”的创作应多参考不同词谱的解说,掌握词的各种术语及创作要求不要因某一不同字数、或在某一部分没有对仗、或押韵不同的词而断章取义。

当然,对宋词的认识不止以此,宋词的规律还有各种多样的要求,需要学习者细心的探讨。

【词的欣赏】

词的欣赏也像所有的文学及格律诗一样,不能单从表面文字来理解,中国古代文学或诗词被认为瑰宝是因为在文字的表象中隐藏了众多的人生哲理,具有特定的内涵和经常利用典故或物象来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和指向,使读者在审美的过程中引起某种共鸣,是一部探讨不尽具有其文学张力的作品。诗词中的典故和意象包含着作者创作的真正意图,然而,尽管自古有学者不赞成在诗词中引用典故,对诗词创作需不需要引用典故是见仁见智的事,但在鉴赏古诗词却需要我们能掌握和理解原有的文字。因此,欣赏“诗词”最好多读些史料和了解些典故来增长审美能力,多了解不同的写作方式,尽量了解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和个人处境,才能达到完善的文学鉴赏,提高己身的文学认识水平。因为,作品是作者气质、性格、心境的写照。

宋词因为是继承格律诗的各种优点,同时也是掌握格律诗的诗人创作的,因此在宋词中出现与格律诗相同的写作要求。试看辛弃疾《鹧鸪天》“枕簟溪堂 冷欲秋,断云 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 ,且休休 ,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其中就用了几个典故。

(一)“ 书咄咄”取之《晋书•殷浩传》殷浩被免官后,虽口无怨言,却终日在空中用手书“咄咄怪事”四字来表示对朝廷的不满。因此“咄咄”不能单解释为感叹词。

(二)“且休休”是引用唐代司空图隐居中条山作“休休亭”之事来表示对仕途的失望和甘心退隐。

(三)“一丘一壑”是来自《汉书•叙语》载班嗣书简云:“渔钩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表示隐士自甘于山水不为外来的事物所能改的高尚情操。然而在《世说新语。巧艺》却有不同的解释,据说顾长康把谢鲲画在岩石里,世人不明其意而问之。顾答曰;明帝曾对谢鲲问及他与庾亮两人间才华的问题,谢当时答谓“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鲲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是一种自谦的说法,因此典故的运用有着明显的分歧。在此处应解释为“能寄身于山水之间解脱官场中的污浊也有其本身的价值和乐趣”毕生爱国和的诗人辛弃疾在词中用上看似聊以自慰的词句,是一种利用反面的写作方式来承托出自己的爱国思想和收复山河无望的心情。因此,解读诗词除了了解作者的写作时代背景和动机,也需要掌握字句里暗藏的典故和反面的说法。

另,明代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词的开头除了化用杜甫《登高》“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句,来抒发作者对历史的变迁和随着时光的消逝英雄安在的感慨,也利用“青山不老和夕阳短暂的美好”的物象来点出历古不变的人生哲理,形成作品意象的高雅。

下阕首句的“白发渔樵”应从“渔、樵、耕、读”皆“白衣卿相”的眼光来看待,不能把他们看成普通的渔夫和樵夫,而极有可能是知权识变不愿涉及官场的高士。“惯看”之句有人认为是“闲看、忍看、冷眼看”之意,是一种“反笔”,“秋月春风”不应单从自然现象来解释,而应是岁月的流逝和朝代的更换来看待。以此推类,宋词不能只按照表像字面来理解,体现了古代文字的多义性。

当然,这首词的内涵还涉及对世事多变的“大彻大悟”具有道家出世的人生哲理,末句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明显地点化出“功过留待后人评论”的自我与感叹。说明中国古代文学是在“儒、道、释”三大哲学影响下的创作成果。

词的创作有些平铺直叙有的婉转含蓄,利用物象的组合来引出另一种含义,优秀的作者会利用不同的描绘方式来点化作品和真正的意图,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会刻意留下给读者想象和联想的空间。

蒋捷的《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岸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作品虽然没有说明作者身在舟上,然而通过想象和联想使人理解到一个在外乘舟漂泊的游子,那水上动荡的船只犹如游子忐忑不安的心情,岸上随风飘荡的酒帘似乎向他招手,有待他以酒来减少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思家愁绪。前程的道路是一个渡口又一个渡口那么地使人感到漫长,飘飘的春风和潇潇的雨益增加旅人的孤寂的心情。在这万物生长燕子衔泥的春时,我们的主人翁引发出何时归家的呼号,重温家中与心上人焚香吹笙的美好时光?末句点出主人翁对无情时光流逝使人易老的慨叹,以又过了樱桃红时的春节,芭蕉绿了的夏季来点化出季节的转换和年度的流失。衬托出主人翁无奈的心情。

因此,词的欣赏是需要我们从哲人立象尽意的文字中去理解更深一层的含义,才能达到完美的文学鉴赏。


返回《诗词学习》

Perhimpunan Penulis Tionghoa Indonesia (c)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