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华作家奋起争朝夕
印度尼西亚华人作家协会主席袁霓7月来新访友,并在锡山文艺中心与本地作家交流。
本文为陈妙华对袁霓谈话的整理,其中可以看见印度尼西亚华人作家在印度尼西亚新政治气候中的朝气蓬勃。
陈妙华(前右六)出席《印度尼西亚的轰鸣》双语诗集发布会。
印度尼西亚改革开放后,印度尼西亚华裔作家纷纷从单干默耕中走出来,组织了印度尼西亚华人作家协会,积极开展华文华语文化活动,出版新书,举办研讨会,与印度尼西亚土著文学团体合作,出版双语诗集,举行双语诗歌朗诵会等。
他们干劲冲天,热情满怀,积极争朝夕,希望把过去30多年的损失弥补回来,主动积极地传播华族文化,为重新发展印度尼西亚华族文化事业作贡献。在新加坡的我们,也能感受到他们的欢欣,为他们的奋起而欣慰。
这是不久前在锡山文艺中心,与印度尼西亚华人作家协会主席袁霓及会员作家北雁交流对话,所得到的印象。
袁霓日前来新加坡,受邀到锡山文艺中心访问。该中心主席烈浦,副主席寒川、秘书曾采,助理财政李锦福、文友骆宾路和方桂香等出席了这个交流会。
袁霓介绍说,印华作协目前在全印度尼西亚拥有200多名会员,其中以雅加达的会员最多,约80名。自1999年2月成立以来,已出版会刊《印华文友》季刊,及会友文集如《曾三清自珍集》(2000年7月)和已故作家陈宁的《脚印》,将出版的有茜茜丽亚诗集《只为了一个承诺》、香港作家东瑞的《印华文学评论集》、陈冬龙的印华双语诗集《101首小诗》,明芳作、陈冬龙译成印度尼西亚文的《相约在山城》,以及袁霓作、陈冬龙印译的袁霓诗集(书名未定)。
印华作协出版的《印华文友》季刊,首四期是在香港著名作家东瑞的协助下,在香港编印出版;今年6月出版的第五期,则已“自力更生”,全部在雅加达编辑印刷。
此外,为积极推广华文文学活动,提高文友们的写作水平,印华作协今年举办了“散文研讨会”(7月)、“短篇小说研讨会”(8月)及 “儿童文学研讨会”(9月)。“诗歌研讨会”将如期在本月举行, 12月则将举行“微型小说研讨会”。
印华作协除了积极推动和发扬华族文化,也非常重视与印度尼西亚土著作家进行交流,推动和展开印华及华印双向的翻译工作,特别是把印华作品向土著介绍,促进原住民对印度尼西亚华裔的了解。
今年3月18日,该会就与印度尼西亚文学社联合出版双语诗集《印度尼西亚的轰鸣》(Resonansi Indonesia)。这是印度尼西亚华裔与土著文学团体第一次联合出版书籍,并且在印度尼西亚文学殿堂“伊士迈马础基文化中心”举行隆重的发布会,把300多名土著和华裔作家聚集在一起,共同庆贺这部诗集的出版,并举行诗歌朗诵和双语诗集讨论会。该书共收集50名土著和50名华裔诗人的诗作,都翻译成对方的语言,也就是用印度尼西亚文和华文对照出版。
印华作协的会员,个个都通晓印度尼西亚语,有许多还能用华、印双语写作和翻译,所以搞起翻译和交流工作来方便很多,单是参加《印度尼西亚的轰鸣》双语翻译工作小组的就有25人,所以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翻译出版这样一部具开拓意义的书。
袁霓说,1998年的暴乱,使他们更深切的认识到:让土著多了解印华社会,认识印华文学作品中华裔作家热爱印度尼西亚祖国的情怀,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希望将来能够在这方面做得更多、更好。
谈到目前印度尼西亚的华文发展状况,袁霓一脸兴奋。她说,自从印度尼西亚改革开放以来,不仅印度尼西亚文华文参半的《印度尼西亚日报》全面改成华文日报,其它华文报刊杂志也纷纷涌现,例如新出版的《印度尼西亚商报》、《和平日报》、《新生日报》、《龙阳日报》、《呼声月刊》、《望远》、《千岛》和《拓荒》期刊等,都可以在市场上买到。
此外,印度尼西亚各地,特别是雅加达、万隆和泗水等大城市,现在也出现了许多华文补习班,有者是华人团体筹办,有者则由个别人士经营。
在雅加达,目前经已有许多学校(由幼稚园到中学)开办了华文选修班,学生的反应热烈。袁霓这次到新加坡,任务之一就是要向这里的出版社洽购华文课本和补充读物,供那里的学校应用。与她同行的有陈美致老师。
陈美致老师今年61岁,从事华文教学30多年。她说,从前她和一班华文教师,都是上门私自教导学生华文。因为学生只是尊从父母的命令学华文,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教起来相当困难。而且由于华文书刊不准入口,他们的教材很缺乏,只好实行“拿来主义”,拿到什么就教什么,或者自编教材。
当时,印度尼西亚的这些私人华文补习老师,资历层次不同,学生的年龄学历也不同,由4岁到80岁都有,因此,教学压力很大。
1998年5月暴乱以后,苏哈多倒台,印度尼西亚迎来了改革开放。现在,不但印度尼西亚华裔家庭重视华文华语的学习,土著也开始重视华文了,尤其是新总统瓦希德宣称自己也有华人血统,更令印度尼西亚华人有一种吐气扬眉的感觉。印度尼西亚各大城市,私人汉语补习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现在印度尼西亚学校从幼稚园到中学,都有开办华文选修班,极需华文教材。而从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的教材中,他们发觉新加坡使用罗马化字母教导汉语拼音的教材,最适合印度尼西亚华裔孩子,因为他们学的是罗马化拼音印度尼西亚文。
今年6月,雅加达的东方语言文化中心和晶晶图书社,联合新加坡的南方出版社在雅加达举办了“幼儿教学研讨会”,希望提高印度尼西亚华文老师的教学水平。接着也打算举办“儿童文学和儿童心理研讨会”,希望为印度尼西亚华族教育和文化尽力。袁霓和陈美致都是这些工作的积极推动者。
这次的新加坡行,她俩不仅采购了许多教材,也与新加坡的多家出版社建立了联系,以利今后的教材供应和联合举办教学研讨会等,为印华社会培育更多更好的师资。
预祝印华文学和教育,欣欣向荣,开出更鲜艳的花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