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tau banner
首页 关于作协 主要领导 新近文集 推荐文章 文坛活动
散文园地 诗歌创作 小说世界 纪实报道 古典文学 传统艺术
春华秋实 翡翠文苑 椰风蕉雨 Aneka Sastra 友情链接 留言簿

印华文化传承与社会息息相通
华实

hello
高善美新村一群文友冀能为印华教育事业尽绵力。

自我国掀起民主改革之风,各地的改革运动也就持续不断的此起彼落,最终推翻了“新秩序”政府的集权统治,接二连三的新政府也施行了民主政策,立意走向民主社会的目标。这种现象使华人逐步取得印度尼西亚公民所应有的权益,其中包括可以弘扬华族优秀的文化与传统,而近几年来真是印华社会在文化上,特别是印华文学的发展上获得丰收的年代。

印华文学庆丰收
印华文学近几年的丰收,最令人瞩目的自然是2004年在万隆举行第九届亚细安华文文艺营暨第五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的圆满成功,这“两会”标志着印华文学与印华文坛已得到国际上的认同,也鼓励了所有的印华写作者,同时让印华文化容易被主流社会所接纳,使印华人士方便融合主流社会。另外,我国华文教育在今年也得到巨大的发展,各地出现了许多年轻的师资人才,各种华文教育机构也培养了不少传承文化方面的接班人。

我国华人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华文教育,经过“新秩序”时代政府三十余年的禁锢之后,确实遭到了最严重的打击,令我国目前懂华语的人士不多,五十岁以下能书写中文的人才更如凤毛麟角,这就使我国难于适应如今国际形势的发展,尤其在经济沟通方面的迫切需要,这是联系到中国迅速成为经济强国,接着又即将与包括印度尼西亚在内的东盟国家设立自由贸易区而言的。

印度尼西亚华人的文学组织、文化机构、华文媒体等群体以及个体的文化人都明白,旧时政府对华文的封杀,已经造成印华传统文化、华文教育方面的严重断层,于是大家都对准这个鹄的下苦功。其中,华文媒体特地腾出宝贵的版位和时间报导有关华夏传统文化的讯息,有的华文报章还开设了文艺副刊和学生园地;有的文化组织设立了华文教育机构、写作协会、歌咏队、书法社、舞狮队、中国象棋队等等。

文化与社会息息相通
根据我个人的想法,我国政府目前基本上已消除对华人传统文化的歧视政策,但由于“新秩序”政府三十多年以来的错误政策,已造成一些族群之间的极大鸿沟与矛盾,甚至造成互不信任的对峙;印度尼西亚华文在那个时代又是一个牺牲者,受到“孤立”的对待,而如今一些人仍然存在着“反华”的理念,这就使现在的印度尼西亚华人在“融入主流社会”方面遭遇较大的困难与阻力。

由于当局政府继续推行民主政策,印度尼西亚华人应该利用这个时机,融入主流社会的作法应该是积极性的,即是保持并向社会介绍华族的优良传统与文化。由于文化传承与社会息息相通,华族在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时,若能取得广泛的社会认同,自然而然便能产生深刻的社会影响。

舞龙舞狮、中国象棋和唱中文歌曲等活动较能被社会大众所接受,也比较容易被吸收或学习,这当然是传承文化之士的一个工作重点。然而,另一方面,现在我国很需要能用华语交谈,能以华文书写的专业人才,目前的师资又非常缺乏,因此文化组织便应该加紧努力开办师资培训班和华文补习班,为社会造就迫切需要的人才。

雅加达西区的“高善美”(Kosambi)新村有数间学校,这些学校都把华文当作一门重要的教学科目,而且也教出了许多成功的学生。“母亲的梦想”(Impian Bunda)就是其中的一个可让人圆“望子成龙”之梦的优秀学校。

实现母亲的梦想
“母亲的梦想”中小学的规模不太大,目前约有三百名学生,十多位教师。值得提起的是,由于华文教学师资缺乏,这间学校仅有一位华文教师──欧先生,欧先生虽然独力面对三百名学生,但其教学成绩却非常出色,其中的一些学生还能在由文友们发起的有关华文学业的比赛中得奖。

说到文友们发起的“华文学业比赛”,那是由雯飞、彩屏、普进、赛琼、林秀、杨叶青、张作良、陆明强、松华等文友与一群家庭补习班教师联合举办的,其目的是配合老师们潜移默化的教育方法,鼓励与推动学生掀起学习华文的热潮。文友们在这个活动中充当辅导、联络与裁判等角色,而且乐意掏腰包买国旗、彩布和一些工具,也买糖果、饮料用作招待学生与家长,还买一些文具当作比赛的奖品。

所幸几次的活动,都获得“母亲的梦想”学校负责人和欧先生等热心人士的极力支持,并给予借用比赛场地和各种方便。有意义的是参加比赛的学生不仅限于该校学生,在2005年国庆节举办的华文书写与朗诵比赛,参与者近乎百人,也有愈来愈多的外来学子参加。而且,在“母亲的梦想”学校的学生以及参加“华文学业比赛”的孩子也不是只有华族子女而已,他们群中也有许多友族学子,甚至在最近的书写比赛中,一位马达(Batak)族小学生获得全体裁判的高分评价,颁予优秀奖,当时这位友族学生的母亲激动的把自己的孩子拥在怀里,让旁观的文友们大为感动,他们都觉得作出了极有意义的工作。

该校为实现“母亲的梦想”而做出上述无私的、积极的作法,也受到“高善美”新村居民的赞许和欢迎,大家都希望子女们通过这间学校成龙成凤,因此获得大量的赞助金,该校也把赞助金用着扩建学校之需,以此回馈社会。

Perhimpunan Penulis Tionghoa Indonesia (c)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