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tau banner
首页 关于作协 主要领导 新近文集 推荐文章 文坛活动
散文园地 诗歌创作 小说世界 纪实报道 古典文学 传统艺术
春华秋实 翡翠文苑 椰风蕉雨 Aneka Sastra 友情链接 留言簿

关心教师,尊重教师


金梅子


从胡儿手中接过请柬,我为请柬上印着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苏北首届老中青华文教育工作者欢叙会”,日期订在本月21日,时间是中午11时。地点设在本市“友联大厦”大厅。

胡儿说:“这次的欢叙会意义重大,我们得到华君先生的全力赞助,将尽量把苏北文教工作者统统请来,办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型欢叙会,台开80余桌,大家都很支持。”

我听了很感动。告诉胡儿说:“办得好,这下子,一向被社会忽略了的文教工作者的命运,总算有人关注了。”

也许我过去曾当过教师,对此还怀有拭抹不去的感情吧?

60年代初,我在外埠执教,每周负责20余节课,收入仅堪涂口,偶而有些集蓄,假期回家就买件新衣,添数本新书。除此之外一穷二白,别无所有。那时自己还年轻,没有经济负担,出门只为体验生活,当然没有烦恼。倒是那些有家累的老同事成天呼穷喊苦,看了也挺可怜。当年通货膨胀,货价一日三变,教师们的收入远远跟不上时代。日子越来越难过,我们只好“学习雷锋好榜样”,撑着半饱的肚子练“忍功”。好在耳畔频频送来动听的美言,鼓励我们坚持站稳工作岗位,发奋挺进:“你们吃的是草,挤的是乳。”“你们最清高,你们最伟大。”“你们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这些都是发了霉的陈年旧事了,今日顺便提一提,仅是发点小牢骚而已。教师收入偏低,日子过得清苦,不容否认。不过教师心性多耿直,脸皮簿,有困难不好意思提,有苦也只往肚里吞,这就造成“自得其疚”的后果。这社会很现实,你不开口,人家会当你喝粥汤可以饱肚子,既然可以饱肚子,那就暂时不必吃饭。

可悲的是,部分教师自视过高,处处以苦为乐,认为只有在最艰苦的环境下,才能表现自己的清高,难怪过去文友戈婴兄在本市“华侨日报“发表一篇教师卖旧衣裳换新衣应付年关的文章,会被某些积极份子骂得狗血淋头,还打了整整两个月的笔战呢。

文教工作者的命运一直受社会漠视,无可否认。60年代我投身教育界,亲身经历,感触良多。今日冷眼旁观,也不见得好到哪里,不信请看看,大家可以为丰衣足食的老人院捐款,锦上添花;可以为建学校,建会所劳师动众,也可以为病苦人士登报筹取医药费,更可以大鱼大肉欢办社团喜庆。却疏忽于对一位贫困交迫的老教师寄于同情,甚至慰问也少之又少,多么令人遗憾。

教师像蜡烛,可以牺牲自己,照亮别人;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可以建设安宁进步的社会,可是,教师的命运不被关注,封上个好听的美名又有什么用?为此我呼吁:一向备受尊敬,热心公益的社会贤达们,请主动关心这群一生为教育事业作出无私奉献的文教工作者的命运吧,他们生活稳定,才有信心挺身接棒,也才能集中精神教好下一代子孙。而我们今日处于尴尬年代的华厦传统文化,才有能力普及发扬。

今日得知“苏北华文教育促进会”及“拓荒杂志”联起 主办的“敬师宴”,发扬尊师重道精神,培育提携后进,这是大好现象,希望今后能激起更多善心人士对此推动与支持。尤其对早年全心奉献,今日贫病交迫的落魄文人,更应该给予适当的关怀与同情,人间尚有真情在,让文化界也得于感受一下这温暖的阳光吧!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有个传闻,听说许多爱校心切的成功人士出于对母校的感恩,纷纷兴起重建母校的计划。这种发心令人感动。我们建议:在筹建母校的同时,不妨也关心一下过去在校园无私奉献的“老牛”。探询一下他们晚年的尴尬处境。我们应该爱校,尤其必须敬师,当年若无“老牛”的乳汁,那有今日风光的我们?



Perhimpunan Penulis Tionghoa Indonesia (c)2009